兩人的體力都很好。返程的三裡地幾乎用跑的,騎馬也是一路飛奔。趕在譚平城門關閉的最後一刻回到城裡。
崔盼盼他們路途近,回來地更早。他們還帶回來一個人。
崔盼盼與阿武和阿秀爹也是城門一開就出發了。
他們三個騎著驢出發。木橋距離譚平近,他們不到中午就到了地方。
三人很警覺。阿秀爹在岸邊警戒,阿武和崔盼盼上橋檢查。
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
崔盼盼兩人才上了橋,就有一人從旁邊山上衝了過來。那人邊跑邊喊著“不要動,橋上危險”。
突然冒出的人令崔盼盼三人大驚,自然不敢往橋上走了。
待那人來到跟前,三人便抓著他詢問起來。
此人自稱阿木,是附近無名山的山匪。他阻止崔盼盼兩人上橋,因為橋上的陷阱是他布置的。
崔盼盼三人一聽竟然是對方動的手腳,那就更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就算嚴刑拷問也得問清楚。
這個阿木非常配合,巴拉巴拉把事情的前因和始末都說了。
阿木的故事是這樣的:無名山的寨主叫華馮,是宋國卿大夫華騁的私生子。因種種原因,華馮與華騁反目成仇,華馮落草為寇。
前不久,華馮打聽到華騁要從無名山前經過,且必經之路為那座木橋,便讓人在木橋上動了手腳。但是事情出了意外,有路過的人發現了木橋上有問題,華馮不得不更改埋伏地點。
之後,山寨的人與華騁一行廝殺了一場。華馮與華騁這對父子都死了,山寨的人也死了七七八八。沒有了首領,山寨剩餘的人在山上熬到風聲過去就解散了。
阿木自認是個好人,心裡記得木橋的陷阱,便過來打算拆掉,沒想到遇到了崔盼盼三人。
阿木的話語有諸多巧合和離奇,崔盼盼不好下判斷。
阿木便有拿出了證據。他記得崔盼盼。
阿木說,華家兩父子死的那天,在場還有第三夥人。因崔盼盼穿著氣質像貴人,阿木便記得了她。
這一點確實對上了。
於是,崔盼盼三人便把阿木帶回了譚平城。
林瀟瀟有些無語,還有些頭疼。
“這人是山匪?說的話可信麼?萬一是個歹人怎麼辦?”
崔盼盼道:“這個年代,被迫做山匪的人多了去了。老百姓麼,要是吃得飽穿得暖,誰願意過刀口上的生活。”
“那你是相信他的話了?”
“我覺得**不離十。你想啊,當時你讓阿武先去查看了那座木橋,他說的意外多半就是阿武。之後他們火拚,我們都看到了。再說了,他有什麼理由騙我們呢?若是騙我們過橋,他隻需冷眼旁觀便是,沒必要跑出來編個故事騙我們。”
林瀟瀟覺得崔盼盼說得有道理,但仍然提醒她:“高明的謊言就是九假一真。若他說的大部分是真話,隻在一件事上撒謊,我們是聽不出來的。你還是要當心一些,不要被他騙了。”
林瀟瀟親自去看了阿木,也沒看出此人有哪裡不妥。她隻能想著找機會展現“神技”,試探一下會不會從阿木身上收到積分。
於是,林瀟瀟一行人多了一位臨時成員。
在譚平休整了有十來日了,是時候繼續出發了。
有了阿木加入,木橋的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
所謂陷阱,就是在一塊搭橋的木板上動手腳,使木板鬆動無法承力。人腳或牲畜踩上去後,木板會直接掉落,從而導致踏空。
阿木知道那幾塊木板被動了手腳,上手把鬆動的木板重新綁好。這樣就可以過橋了。
知道眾人還無法信任他,阿木頭一個過橋。為了增加說服力,他過了橋後又回來牽了一頭驢子過橋。
於是,這座讓人頭疼的木橋就這樣過去了。
過了橋後,林瀟瀟拿出一些銀錢交給崔盼盼。
這筆錢數目不多但也不少,一來算是感謝阿木,二來是給他的安家費。阿木是崔盼盼帶回來的,便由她出麵。
“拿著這筆錢,進城做個小買賣,或者盤個地種,好好過日子,不要再做山匪了。”
阿木突然朝崔盼盼跪下。
“阿木乃罪人,入不得城。阿木願追隨貴人,當牛做馬。”
“啊這......”崔盼盼有些拿不定主意。
林瀟瀟在旁邊看著,既感意外,又覺得了然。
阿木看向崔盼盼的眼神表露了他的心思。周圍人都能看出來,大約隻有崔盼盼這個當事人沒發覺了。
在林瀟瀟看來,阿木的這份非分之想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那是絕對不可能成真的。也不知林瀟瀟一個人是這樣想的。
好在阿木謹守著本分,沒有過分的言行,也從來不會故意在崔盼盼麵前找存在感。所以,發現此事的人對他並不反感。
林瀟瀟覺得這件事還是由崔盼盼來決定比較好。她插手的話會感覺非常尷尬。
可能是阿木給崔盼盼的第一印象比較好,崔盼盼最終同意了他留下來。
聽到崔盼盼這個決定,林瀟瀟下意識看了孔慈一眼。
之後,孔慈找個了機會單獨見林瀟瀟。
林瀟瀟叮囑孔慈:“阿木是新來的,你平時稍微注意一下。但不要太過,彆被他發現。”
孔慈問道:“山女覺得阿木此人有問題?”
“也不一定就真有問題,”林瀟瀟斟酌道,“阿木出現地有些突兀,我總覺得他不像普通庶民,也許他隱瞞了一些事情。當然,也許他隱瞞的是私事,與我們無關緊要。所以,我不想引起他的誤會。”
孔慈心領神會,默默應下此事。
木橋這條路本就是條近路。
過了這座木橋,係統地圖直接刷新到了宋國與芮國的邊境。這條路也好走很多。他們還遇到了來往的商隊。
孔慈喜好與人結交,很快就在商隊那裡打聽到了更多消息。
原來,木橋的這條近路開辟了有二十多年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條路,原來那條遠路才會廢棄。
另外,還有一條不太好的消息:秦國與魏國正在打仗。
林瀟瀟擔憂地問:“已經打起來了?戰場距離我們近嗎?”
孔慈說道:“還沒打起來,隻是秦國向魏國出兵,兵馬距離魏國都城不足二十裡。”
“那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林瀟瀟不解問道。
崔盼盼知道原因,解釋道:“魏國與芮國相鄰,且兩國關係一向很好。尤其兩國君主都是姓姬的,封國經曆也相同。這兩個國家向來同仇敵愾,同進同出。”
林瀟瀟皺眉:“芮國難不成會幫魏國打秦國?那不是以卵擊石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