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當時的材料還不夠完整。”林江北說道,“我也是昨天看過杭城站刑訊處和鄭向穀移交過來的相關材料之後,才想到這一點的。”
“原來如此!”徐鐵成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哪麼防禦工事圖上麵究竟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鄧興農的清白呢?”
“就是防禦工事圖上麵標注地名的筆跡!”林江北回答道。
“上麵標注地名的字跡不是仿宋體嗎?”徐鐵成說道,“不是說仿宋體根本鑒定不出來是誰寫的,所以無法當做證據嗎?”
他之前為了證明鄧興農的清白,也動過從防禦工事圖上標注地名的字跡上麵進行鑒定,以確定這張防禦工事圖究竟出自誰的手筆的心思。
可是在征求過保安處參謀部參謀們的意見之後,他就放棄了這個心思。
因為那張防禦工事圖跟正式的防禦工事圖一樣,標注地名的時候都用的是仿宋體。
而仿宋體則是二十年前由西泠印社丁三在、丁輔之弟兄設計出來的一種字體,特點是橫豎粗細相等,筆畫秀麗,字形呈長方,清秀美觀,在印刷和製圖當中被大量推廣使用。
相比起其他字體,因為仿宋體摒棄了個人書寫的特征特點,所以即使是筆跡專家,也無法鑒定出究竟是出自誰人的手筆。
林江北當然理解徐鐵成的疑問,因為在民國時期,絕大部分筆跡專家都認為仿宋體是無法鑒定出來真正的書寫人。這也正是林江北繳獲了防禦工事圖之後,杭城站沒有人動用筆跡鑒定的方法尋找鼴鼠的心思的原因。
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紀林江北生活的時代,關於仿宋體無法鑒定出自誰手的神話早已經破滅。
不僅僅是有先進的筆跡電腦軟件可以幫助鑒定,很多筆跡專家也掌握了仿宋體鑒定技術,可以在完全不借助電腦軟件的分析下找出真正的書寫人。
林江北作為天中省公安司法鑒定中心法醫,也從鑒定中心的筆跡專家當中了解到了關於仿宋體的筆跡鑒定原理,在浙警正科學習痕跡鑒定課程的時候就做出了很多有效的嘗試。
之所以之前他沒有提出從防禦工事圖上的筆跡上尋找真正的作圖人,是因為鑒定工作需要大量的筆跡樣本,效率太慢。而根據當時掌握的線索,顯然是從吳文軍打出去的電話著手追查效率更高。
至於說現在,因為要證明鄧興農的清白,自然不存在這個問題。
“嗬嗬,徐叔叔。”林江北解釋道,“仿宋體確實很難鑒定出真正的書寫人,但是隻要下功夫用心去分析,還是能夠確定出真正的書寫人的!”
“而根據鄭向穀移交的材料來看,鄧興農絕對不是那張防禦工事圖的製圖人。”
感謝書友oxult、橫七豎八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打賞,感謝書友們推薦票的支持!
ps:回答一下書友為什麼們的疑問。
關於複興社乾事名單的版本有很多種,幾位在台灣的當事人在回憶當中提到的也各不相同,我采取的宣介溪的版本。
至於說複興社十三太保,是當時上海的小報以訛傳訛,實際上並不存在。因為當時複興社骨乾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都遠遠不止十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