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買套四合院(2 / 2)

小武唐大腦袋老賊 賊道 7243 字 10個月前

可社會在發展,思維也需要轉變。

如果租,到什麼時候都不是家,就不如買!

想想唐大腦袋師傅老中醫臨走前的樣子,我不想那樣活,我要變一變!

“啥?”唐大腦袋吃了一驚,“四合院?老貴了吧?”

老疙瘩說“不便宜,前幾天咱們往南鑼鼓巷走,我看有個小胡同裡有一家貼著出售,好像是55萬……”

我說“分地方,好地角的院子,怎麼著也得兩三千一平,再破舊的也得花個三五十萬!”

唐大腦袋直搖頭,“太嘰霸貴了,買樓多好,還不用自己燒!我特麼從生下來就住平房,有啥好的?一天天劈柴、整煤、燒爐子、燒炕、扒煤灰……早住夠勾夠勾的了!”

老疙瘩說“傻逼,你練武的話,有院子是不是方便些?”

他眨了眨小眼睛,“也對哈!”

我看意見趨向於統一,趁熱打鐵,一拍巴掌

“那就這麼定了,這次在41次列車下的貨,還剩二十幾萬現金和三公斤黃金,咱就不捐了,也不分了,用來買房子!”

老疙瘩說“那也不夠啊!”

“不急,車到山前必有路!”

唐大腦袋盯著前麵一個女孩兒背影,嘀咕道“不知道她的路寬不寬敞……”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三個人開始四處看房子。

真當成事兒來乾才發現,好多破舊的院子都在拆,據說是為了申請奧運會什麼的。

京城有句俗語東直門的宅子,西直門的府;東富西貴,南貧北賤。

這就是京城四合院分布的大體格局。

較好的宅邸分布於內城,貴族的王府多數集中於西北、東北一帶,像什刹海和後海附近,就是王府居多。

而居民陋宅絕大多數集中在外城,很多都是好幾家合用一院。

建築非常簡陋,被稱之為大雜院或者四合房更合適。

保存比較完整的四合院,主要分布在南鑼鼓巷、東單、東四、西單和西四等大街,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街道規劃布局。

缺點就是胡同窄小,有些車開進去非常費勁,很是考驗技術。

我喜歡後海沿線,可這一圈小院子不多,高門大戶好多都是公家的辦公場所。

也有一些看著規模不算大,可大門緊閉,又不貼出售,也不知道賣不賣。

南鑼鼓巷那邊也不少,但普遍沒後海的敞亮。

好多三進院子,幾十年前就改成了三套獨院,每個院子裡都能擠下七八戶人家。

院子裡晾曬的衣服、成堆的紙殼子、蜂窩煤……

實在是看不下眼,更下不去腳。

一周後,看不動了。

晚上躺在床上,唐大腦袋說“哥呀,可彆他媽折騰了,我把前三家子的房子給你了……”

說到這兒,他停住了,猛地一下坐了起來。

老疙瘩被他嚇了一跳,“操,毛了?”

“我師父的骨灰還沒撒呢!”他說。

我一直記得這事兒,於是勸他“先放著吧,你家也安全,等咱們方便回去的時候,再去完成他老人家的遺願也不遲!”

他又重重地把自己扔在了床上,歎口氣說“這兒挺好,可畢竟不是家……”

我說“等咱們有了房子,就有家了!”

說完我又罵了起來,“你倆快去洗澡,腳都臭死了!”

唐大腦袋不動彈,老疙瘩磨磨唧唧說“能不臭嘛,都走出泡了!”

確實不容易。

所以,我決定不自己找了,去找房產中介。

京城的房產中介剛剛興起,都是個人開的,夫妻店居多,規模很小。

我也是路過時看過這種招牌,以前可沒有,更沒接觸過。

走了幾家,發現普遍誇誇其談,說的比唱的都好聽,每家傭金也不一樣,市場十分混亂。

談過幾家後,最後決定用位於果子巷的一家。

他家不是夫妻店,規模還挺大,員工就有五個,房源挺多,窗明幾亮,看著也很正規。

想想自己真傻,怎麼早不找他們呢?

負責接待我們的中介姓馬,我們都叫她馬大姐。

她是本地人,今年三十六歲,梳著利落的短發,愛說愛笑,性格非常好。

連續半個月,前前後後看了二十多套院子,可一到談價環節就鬨心。

院子是老一輩傳下來的,一代傳一代。

隨著人口增多,少的住了三五家,多的有十幾二十多家。

本來說好賣的,可到了談價格環節,呼啦啦能上來三四十人。

上到顫顫巍巍的耄耋老人,下到毛頭小夥子,每次還都少不了幾個嗓門極大的胡同大媽。

這個說便宜了不能賣,那個說全部要現金,還有人嚷嚷再漲五萬……

想要統一意見太難了,一個人不同意,院子就賣不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