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二章 炎帝糕 上(1 / 2)

塞外江南 黃土守山人 5038 字 3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塞外江南最新章節!

吃過午飯,家中的幾位老爺子陪梁玉貴和閆永強兩位老爺子說話談心,楊承誌和李繼紅、仝美兩人進廚房商量明天給賓客們準備哪些飯菜。

三人都是楊家菜譜的傳人,很快就商量好明天所要做的菜肴,可對於明天席麵上上的主食,三人意見就不同意了。

李繼紅認為席麵上的主食應該符合大眾化,而仝美和楊承誌確認為既然是在平城舉辦訂婚,應該入鄉隨俗按照平城這個地區的特色做主食。

最後商量的結果兩方麵折中一下,主食上平城地區最具特色的油糕,至於另一種就做具有北方特色的燒麥。

不過在準備這些食材的時候,楊承誌猛然想到了他擁有的那種特殊的食品,趁這個機會是應該讓大家認識品嘗一下了。

想到這裡楊承誌頓時有了主意,出了廚房在院中找了兩個在找事乾的村民,帶著他兩到了後院的地窖,從裡麵抗出一袋好似稻米的作物讓他兩到村裡的磨坊把他們磨成麵。

兩人也沒有問楊承誌這到底是什麼作物,兩人找了一輛手推車把這一大袋好似稻米一樣的作物放到車上就退走了。

楊承誌從地窖中拿出來的這一大袋好似稻米的作物正是神奇空間中種植的那種早已絕跡了的既可以作為藥物也可以作為食物的黍稻。

這大半年下來,空間中的黍稻已有了十幾畝的麵積,有了這十幾畝大小的黍稻的種子,種個上千畝根本不是問題。

楊承誌在閒餘的時間也弄了幾袋子黍稻的果粒,年前的時候他就打算找個時間把黍稻磨成麵粉,做點炎帝糕,但卻一直沒騰出時間,明天正好訂婚,他打算用炎帝糕酬謝一下參加儀式的賓客們。

四十多分鐘後,兩個村民退著大半袋磨成麵粉的黍稻回來,兩人抬著黍稻麵粉進了廚房,把麵粉放到廚房的一個角落。

其中一個年級五十上下,皮膚有點發黑的村民笑著問道:“承誌,你這是什麼東西了,怎麼磨出的麵粉是紅色的,楊坤那家夥還以為我兩在稻米中摻雜了赤色顏料,看把我兩一通數說”。

正在廚房中檢查廚房所需要刀具的李繼紅和仝美聽這個村民這一說也感到奇怪了,他們剛才也挺這個神奇的世侄說要給大家一個驚喜。

可追問了半天楊承誌也沒有告訴他們到底用什麼食物給賓客們一個驚喜,隻告訴他們一會就知道了。

兩人過去把村民搬進來的麵粉袋子解開,可不是袋中的麵粉正如村民所說呈現一種淡紅色,李繼紅伸手捏了一簇麵粉放在鼻子下聞了一下。

隨後又把手中的麵粉放到仝美的鼻子下,仝美聞了一下,眉頭皺了起來,兩人麵色複雜的相視了一眼,這種麵粉他們做了二十多年的廚師還真沒有見過,彆說是這麵粉是什麼作物磨製出來的,就是這種淡紅色的麵粉他們也沒有見過,作為廚師的他兩聞一下麵粉就知道這裡麵肯定沒有摻雜那種能使麵粉變紅的赤色。

兩人站起身來,李繼紅把手伸向走過來的楊承誌,“承誌,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怎麼沒見過這種麵粉”。

楊承誌嗬嗬一笑,“李叔、仝叔你們要是見過了,這東西就不能給賓客們驚喜了”。

“不能呀,按說這華夏南北的麵粉我兩大都見過,難道這作物是從彆的國家弄來的”。仝美疑惑的問道。

楊承誌要搖頭,“仝叔,李叔這種作物是地地道道華夏特有的一種作物,隻不過它在宋元時期就基本絕跡了,我在六棱山中偶爾發現的,想來梁爺爺和閆爺爺在教授你們廚藝的時候說過炎帝糕這種藥食兩用的食物吧”。

兩人聽楊承誌說出炎帝糕這種食物的時候,臉色大變,作為楊家菜譜的傳人兩人當然聽梁玉貴和閆永強介紹過炎帝糕這種早已絕跡了的食物。

“承誌,你是說這就是用黍稻磨製出來的麵粉,要是真的是黍稻的話,咱們楊家菜譜又能多一道美食了”。李繼紅激動的說道。

而仝美更是誇張,四十多歲的人了,好似小孩子一樣,一溜煙跑出了廚房,他要立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師傅閆永強和二師伯梁玉貴,想來他倆聽到這個消息也會大吃一驚吧。

楊承誌點點頭,“李叔,這就是黍稻的麵粉,我打算今年在楊家溝大麵積種植這種作物,以後楊家菜譜就的傳承就靠李叔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