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1 / 2)

塞外江南 黃土守山人 6642 字 3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塞外江南最新章節!

這件事情在確定之後,沒用幾天就傳遍了整個華夏,因為在華夏的曆史上還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情。

一個人出資幾十個億給村民們修建房屋,而隻要求村民們象征性的出一點,這可不是像媒體上那樣所說的炒作,而是切切實實出現的事情。

就這樣楊家溝、楊承誌再一次被推到了浪尖上,華夏的人們也不在懷疑楊承誌是故意炒作還是什麼的。

這一年多天氣楊承誌在媒體上露麵的次數也太多了點,差不多比什麼廣告之類都出名,以前的神奇哥,再到後來的小神醫,到現在自己大掏腰包給修建複古村落。

到了最後,楊承誌這一年來在楊家溝所作的事情也被人們傳了出去,在經過媒體一加工,楊承誌儼然成了楊家溝的財神爺。

一年來天氣把楊家溝從一個剛剛解決溫飽的落後的山村變成一個吃穿不愁的小康村落,單單是一年的年終獎金最少就是十萬華夏幣,這可是在華夏其它地方所沒有的待遇。

再加上去年修建起來的學校,學校的設施不敢說在世界上是一流的,起碼在華夏來說也是屈指可數的。

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學環境這一切不說,就是單說學生的消費,學生基本上不用花費,隻要學習用功,還能給家裡賺一筆額外的收入,同時學校供給學生的飯菜基本也是不要錢,但是吃的東西在華夏的其它地方可是沒有的。

有人專門給楊承誌的楊家溝學校統計了一下,一個學生在這個學校上三年學的話,不說自己花錢了,要是品學皆優的學生的話,就可以從學校帶回家至少二十萬華夏幣。

再說那些教師了,待遇好不說,也沒有什麼明爭暗鬥的事情,聽說楊承誌發話了,要是今年學校的教學質量還和去年一個樣子的話,等今年這個學期結束的話,每個教職員公獎勵一輛價值一百萬華夏幣的轎車。

所以說現在楊家溝的學校儼然成了平城教育界特彆關注的地方,平城甚至於平城之外的很多地方的學生教師都想進入楊家溝學校。

可他們也隻是這樣想,學校的校長石浦雷早就發出通告,就是你學校好不會自立或者有其他不少的毛病的話,學校拒絕接受。

當年被人看不起的石浦雷現在在平城地區成了一個名人、名校長,很多學校都想聘請石浦雷到他們學校去擔任校長。

可石浦雷卻說過除非楊承誌把他從學校開除出去,要不然的話他是不可能離開這個能讓他自由發揮的地方。

自從石浦雷一家到了楊家溝學校後,楊承誌除了學校需要資金之外,其餘的事情基本上不會去過問石浦雷。

這讓石浦雷一家感到暖心,兩人再以前根本是素昧平生,可楊承誌就這樣放權給他,石浦雷在感動之餘,也是儘心儘責的管理好學校,他想用他的努力回報楊承誌的知遇之恩。

再說了,楊承誌給石浦雷開出的工資雖說在同類的學校也不算是太突出的,可彆忘了就一個學期的年終獎勵就是一百萬華夏幣。

這在其他學校甚至於一些大中型的企業也沒有這麼高的獎勵,就說這獎金的事情,彆的學校就深感頭痛。

現在的石浦雷一家,就在過年的時候回到石家會幾天,在過完春節之後就又回到了學校,石浦雷一家在沒事的時候,就在學校清理學校院子的垃圾。

現在的楊家溝學校,就和平常一個樣子,院子不能說是一塵不染了,但起碼也是乾乾淨淨。

其實石浦雷不知道的是,楊承誌和村支書楊鳳山他們幾個商量了一下,打算把石浦雷一家作為楊家溝第一個外姓住戶給遷移進來,以表彰石浦雷這大半年為楊家溝教育做出的貢獻。

他的這個提議立馬得到了村支書楊鳳山以及村裡其他乾部的同意,楊家溝現在缺少的就是人才,他們都知道楊家溝要想持續發展,人才是首要的條件。

他們也知道石浦雷在收到欺壓之後,石家會的村民們都是冷眼對待,所以石浦雷一家對於石家會也沒有太多的感情,現在石浦雷一心都在學校,所以他們才想到了把石浦雷的戶口遷移到楊家溝的想法。

至於到時候石浦雷同不同意他們就不知道了,要是石浦雷同意的話,他們就會立馬找人給石浦雷辦理遷戶手續。

至於其他在楊家溝的那些人,現在他們基本上都是在楊承誌那裡居住,要是他們能為楊家溝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不會玩什麼鬼心眼的話,他們也打算給這些人辦理楊家溝的戶口。

在楊承誌和村支書楊鳳山他們商量過後,楊承誌決定在楊家溝多修建一百套古院落,在旅遊旺季的時候,可以作為客房。

要是有什麼人才或者為楊家溝做出巨大貢獻,楊家溝可以作為獎勵,獎勵一套複古院落,這些隻不過楊承誌沒有說給彆人。

在決定重新修建楊家溝的時候,楊承誌已經聯係了遠在陝省溫家莊的溫八角老爺子,讓老爺子找溫家莊那些專門修建古院落的溫家人過來幫忙,至於說花費的問題,這都是小事。

溫八角老爺子聽到楊承誌打算在楊家溝也修建想溫家莊一樣的複古院落之後,大為讚賞,答應在幾天之內,莊子內懂得這種複古院落的溫家人就會到齊。

到最後,溫八角老爺子要求楊承誌在楊家溝修建一座中醫珍堂,一來是重現當年楊家中醫,二來到時候派溫家的年輕人過來跟隨楊承誌學習一下。

聽了溫八角老爺子的話,楊承誌也覺得無語,真要是開了中醫堂的話,這一天就彆想清閒了,不過既然老爺子提出來了,楊承誌隻能答應。

為這事情,楊承誌還專門跑了一趟大隊,和村支書楊鳳山等人商量了這個事情,雖說自己是出資者,可他也不會對楊家溝的規劃指指點點,有什麼事情他也的去和村裡的乾部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