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七隻豬 女子何如(2 / 2)

她出的題目通俗又好懂,每個人的答案又是各不相同,卻又是很難答出好答案的一個題目——

女子何如

這個題目被送到考核點之後,隻是晚了一刻鐘就被京城的各大茶樓所知,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京城。

這個題目可大可小,在大夏,一輩子為家庭忙忙碌碌的是一個女子的一生,戎馬一生征戰沙場的也是一個女子的一生,人生可以平淡如水也可以激情如火,隻是每個人的選擇不同而已。

對著這個題目,不僅女子們在問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男子們也都在想自己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妻子,有女兒的又暢想著女兒的一輩子應該如何,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最難也最好回答,本來最好的答案是出題人的答案,可是做題的又有幾個有著皇後娘娘那樣的經曆和心境?弄不好弄巧成拙。

坐在這裡對著題目大加討論的閒人們影響不了坐在考核點的考棚裡拿針線的考生們。

她們多出自於民間,家中做官的甚少——官家或有錢人家的小姐哪裡會像話本裡那樣用自己的針線掙錢——所以最好的也是小富之家而已,這些人沒有人接觸過朝政,多數甚至沒有讀過書,對很多問題的看法不會那麼複雜,皇後娘娘出這個考題說是考題,不如說是讓她們展望或回憶自己的人生,畢竟這個題目最終都要落於針線落於一方繡布之上,她們比的不是誰的言語更動人,而是誰的針線最好。

一眾繡娘在考試的時候,汴京城則莫名其妙的開始了一場大型辯論賽。

大夏承襲了前宋的很多茶場以及喝茶的愛好,這一點在市井之中的表現就是開了遍地的茶樓以及茶樓裡絡繹不絕的人群。

和順樓是大皇子林易的茶樓,他會弄個茶樓出來的緣由很簡單,他的父皇曾經賜給了他一個茶場,他十六歲終於可以自由出宮得到一定的自由後,開始整理自己的各項產業,然後發現自己名下的茶場就在淮南,和汴京離的挺近,專門去考察了一下,又經過各種調查之後發現最合算的是自產自銷,於是和順茶樓應時而生。

在大夏,如果說賦稅是由糧食和布匹組成的話,鹽茶鐵這三樣就是官營中的主力,皇家不允許茶場的私自買賣,皇帝最喜歡做的就是給人賞賜茶場,隻有經營權而無所有權,當然這個賞賜和以前不一樣的是它是有時限的,人死則收回,對於有功之臣來說,有沒有被賜茶場簡直就是看你是不是被皇帝所以重視的風向標。

對臣子如此,對兒女,皇帝就大方許多,經營權所有權都在其中,結果就是這麼多的兄弟姐妹這些年來把大夏各地的茶場集的差不多了,一群年齡不大的孩子拿著這些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