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後悔(2 / 2)

菩薩蠻 辛試玉 4352 字 10個月前

陳聽瀾也隻來得及看祝蘅枝一眼,便跟著秦闕先下去了。

秦闕說是“等會兒”,意思便是不想讓祝蘅枝在東宮過夜。

時春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整個人都像是和雷劈了一般,怔怔地看著陳聽瀾:良久才啟口:“陳詹事,能不能勞煩您再和殿下說說好話,我們娘娘身上才經曆了那樣的事情,現在就要她搬出東宮嗎?”

祝蘅枝與陳聽瀾商量過,他們之間的關係,現在還是保密吧為宜,因而時春並不知情。

陳聽瀾默默往後退了兩步:“殿下的意思,豈是我能置喙的,時春姑娘還是早些收拾,現下入了秋,山上風大,到了晚上便不好走了。”

她嫁給秦闕也不到一年,她的寢殿又在大火中幾乎燒毀,也沒什麼能帶的東西。

陳聽瀾走後,祝蘅枝朝著時春伸出了手,道:“扶我起來。”

時春皺著眉,聲音裡隱隱帶著些哭腔:“娘娘,您要不再去求求殿下,他先前對您那般好,興許隻是一時氣急呢。”

話是這麼說著,但還是扶著她起身,給她穿好衣裳,又問:“娘娘是想去哪裡?”

祝蘅枝沒有回答她,隻是朝自己燒得半毀的寢殿而去。

時春想攔她,但並沒有攔住。

祝蘅枝抬起腿跨過斷在地上的橫木,輕車熟路地走到自己的妝奩前,拉開小抽屜,從裡麵取出一串東珠手釧,又調了兩個質地上乘的翡翠鐲子,套在手腕上。

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要走,最起碼也得收拾一些金銀細軟,否則即使能順利到達楚國與南越的交界澧州,也沒有錢在當地立足。

時春則從她的衣櫃子裡麵找出幾件稍厚一些的衣裳,收拾成一個小包裹。

陳聽瀾似乎也知道祝蘅枝在這邊,立在門口,道:“娘娘,馬車已經準備好了,在東宮的側門,是否現在就出發?”

“陳詹事稍等。”

祝蘅枝說完看向時春,“走了,時春。”

陳聽瀾一邊扶著祝蘅枝上馬車,一邊道:“隻能委屈娘娘了,按照殿下的意思,這件事還是不要驚動宮中為好。”

祝蘅枝輕輕點頭,“辛苦陳詹事跑這一趟。”

“娘娘嚴重了,分內之事。”陳聽瀾說著將車簾放下,執起轡繩,緩緩驅動馬車。

出城的時候,守衛見著是東宮的馬車,又是太子詹事親自駕車,自然不敢多問什麼,隻以為車中的是太子殿下,由著他們出了城。

他們一行人到彆院時,已經接近黃昏了。

京郊彆院,是早些年秦闕短暫住過的地方,已經許久不曾住人了,雜草已經長滿了院子。

時春攙扶著祝蘅枝下馬車:“娘娘當心。”

等到祝蘅枝站穩後,她蹙了蹙眉,道:“裡麵怕是灰塵大,娘娘還是不要進去了,等奴婢收拾一下吧。”

時春說罷,便留著祝蘅枝和陳聽瀾在原處。

陳聽瀾替她緊了緊身上披著的裘衣,“你這是何苦?”

祝蘅枝朝著陳聽瀾安撫地彎了彎唇角:“我要得就是讓他徹底厭棄我,對我不管不顧,這樣我到時候趁亂逃出去的可能性才會更大一些,”她中間頓了頓,又說:“隻是我想不明白,今日劉太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