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她曾經追隨隊伍走過大小峽穀幾次,經曆兩次山洪。
當時大家一無所知,所幸向導有經驗,聽見前方有異響馬上提醒大家爬上旁邊的山石,儘量往高處爬。緊接著泥漿水狂湧而下,逐漸形成一股波濤洶湧的巨大洪流,嚇得她腳軟站都站不穩,幸虧身邊有人扶著。
由於親身經曆,她印象深刻才有此一問。
因為進村的路正好橫切小峽穀,如果有山洪經過,行人務必謹慎小心,尤其是雨水多的季節。
見瞞不過,何玲歎了下,“其實每年就一兩次,去年一次都沒有。不知哪個短命鬼到處說我們村是山洪多發地,死過很多人,整個村子可能會沉,把外商都嚇跑了。”
與梅林村比較,她們村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兩個村子天差地彆。
“那今年呢?今年有嗎?”
呃,何玲語氣艱澀,“就,就一次……”怕嚇走客人,她強調說,“村裡沒淹過,不信你到我家住些日子。還有,我婆婆手藝可好了,本地菜做得最地道,保證你吃過回味無窮……”
路上,蘇杏一邊聽著何玲絮絮叨叨介紹自己的村子,一邊笑望林中的景色,閒適自在。
沒過多久,眼前迎來一片空曠光亮。
蘇杏知道,雲嶺村到了。
“到了到了,你看,是不是比梅林村好多了。”即將下坡前,何玲停下車子,手指前方。
蘇杏下車到她旁邊一站,舉目遠眺,嘩,果然。
雲嶺村的環境真的比梅林村好太多,人少不說,林木青翠,空氣清新的不得了。坡道下邊有一條河,河水清澈見底,岸邊一叢叢的水草被水流梳得順直濃綠。
看久了,眼睛特彆舒適。
溪水的清,村樹的綠,恬靜的村莊,遠處兀立的山巒,在西斜的日光映照下形成一幅令人神往的田園畫卷。
她們所站之地離村口仍有些距離,得先下一個小坡,經過一條河,再上一個斜坡才是雲嶺村口。
雲嶺村的海拔比這片林子高,難怪何玲說村裡從未淹過。
一眼望去,村裡地勢開闊平坦,土地肥沃,堤埂小道交錯田間。房屋多是土坯、磚石建造,高矮不一,有的完好無缺,有的破敗不堪。
對比之下,一間馬賽克外牆的新淨房子顯得格外醒目搶眼。
“那是我家,三層,村裡最高的。”
蘇杏的驚歎目光讓何玲很是驕傲,示意她回到車上。
三輪車緩緩下坡,很快便來到河邊。
目測這條河有百多米寬,上邊僅有一座青石橋。此橋沒有護欄,兩米左右的寬度,由一塊塊石板接駁而成,透過石縫可以看見橋下的河水,走得膽戰心驚甚不安穩。
好玩的是,這條河叫鬆溪。
“之前那條河叫什麼?”蘇杏不由得問。
“東江。”何玲爽快回答說,“它跟鬆溪的流向不同,一個是通往省城方向,鬆溪繞著咱村從另一邊走。本來有好幾個投資商看中我們村,就因為鬆溪和外邊的流言泡了湯……”
彆看鬆溪平時清水潺潺充滿詩與遠方,一旦下雨,那水位是噌噌噌地往上漲,直接漫過石橋讓人無路可走。
鬆溪僅僅是百餘米長,山林邊緣與村口之間的坡道距離卻有三百多米。因為它實際上是一條河道,防止高漲的河水溢出兩邊而修建的,從古至今一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