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 兌現遺囑!(1 / 2)

醫路青雲 煙鬥老哥 4990 字 7個月前

趙原走進手術室。

這台手術,他打算用機器人來做。

手術室看似平靜,其實為了這台手術,神經外科產生很大的爭議。

天華的神經外科分為兩個陣營,一個麵向國內,一個是麵向國際。

前者歸單振宇管理。

後者歸唐金負責。

國內的醫生最近在不斷地嘗試機器人手術。

但國際的醫生還是沿用原來的策略,優先介入,其次開顱。

唐金對機器人手術的運用和逐步迭代,表現出明顯的排斥。

他認為機器人在神經外科的案例和文獻太少。

他們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其中,容易導致顧此失彼。

但,單振宇堅定執行趙原的思路,讓科室年輕醫生頻繁接觸機器人。

趙原對天睿機器人在神經外科的運用很有信心。

術前評估,時間僅需30分鐘左右,定位精度可達1mm以內,術後患者最小傷口僅2mm。

趙原絕對不是將簡明當成小白鼠。

神經外科論操作空間比胸心外科要小。

但論複雜程度不及胸心手術。

簡明腦子裡的腫瘤,位置比較刁鑽,如果用其他手術形式來治療不及機器人手術便捷。

因為機器人手術恰好可以做到在小範圍內進行操作。

碰不到的地方,機械臂可以碰到。

看不到的地方,內鏡可以幫你看到,還能計算出精確的位置。

係統是在不斷迭代的,當輔助工具進化到一定的程度,肯定選擇更加便捷、可靠的方式。

當然,若是交給低級彆的醫生來做手術,屬於風險極大的行為。

但交給趙原來做,大家都有一種強烈的信任感。

這台手術意義非凡。

不僅是為了救人,還要證明自己對神經外科未來的規劃路線沒有錯。

天睿機器人的造型原理,跟達芬奇有八九分的相似,雖說和傳統意義上的人體結構不一樣,但有身體、大腦和肢體。

身體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固定裝置,體重比較大,底盤可以升降,在進行手術的時候,底盤下降到最低,機器人就穩穩站在了患者旁邊。

大腦是機器人的主機,將患者的數據輸入到機器人的大腦中,機器人將CT,磁共振等數據進行一個整合,呈現在屏幕上,智能分析出一個最優路徑直達靶點,避開重要的神經功能核團。

至於肢體是五個方向自由旋轉的機械臂,相當於人的胳膊,機械臂的角度更加刁鑽,也更加靈活,人胳膊無法完成的動作角度,機器人可以通過五個方向的機械臂的旋轉來完成,“大腦”給出每個機械臂的角度值,然後固定在這個角度值,就可以到達預定的靶點。

機器臂前端可以連接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手,有鑽頭,吸管,鉗子,針等各類形狀的工具,來達到不同的手術目的。

伴隨著腫瘤組織被取出,趙原鬆了口氣,吩咐洪林光準備術中催醒。

洪林光目前是趙原的禦用麻醉醫生,他在天華很受歡迎,基本上時間被排得很滿。

事業有進步,也迎來了愛情。

陳母給洪林光介紹了對象。

(

女人是研究生學曆,父母都是公務員,眼光可不低,但年齡比洪林光大一歲,有婚姻壓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