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原要在這台手術中運用兩個全新的術式。
首先是,神經纖維剝離術。
這種技術是沿著神經纖維將腦內的膠質瘤全部切除。
正常的腫瘤切除是分塊切除腫瘤,這種方式容易導致腫瘤殘留,此外還容易損傷神經係統,造成偏癱昏迷或者其他惡劣影響。
聽上去有點費解。
其實歸根到底是兩個詞的區彆,一個是切,一個是剝離。
沿著神經纖維將腦膠質瘤整體剝除。
既最大程度地切除了腫瘤又保持了神經的完整及功能的完好。
這個技術在國際上有人曾經提出過,但嫌少普及運用。
雷吉納感慨,“Yasargil學派的支持者,曾對這個術式有過嘗試,但成功率太低,操作難度太大,並沒有被學界所接受。”
王恩麟道,“根據一些研究結果表明,膠質瘤在中樞神經係統會沿著白質神經纖維傳導束的解剖結構侵襲與播散。
通過重新合成建立的腦白質纖維束,可以清楚地顯示纖維束與腫瘤的空間關係,借以明確邊界。
但儘管現在輔助手段很多,諸如導航的漂移,術中核磁等等,但如何找到腫瘤剝離的邊界最主要的還是靠醫生的手和眼來甄彆。”
程教授表示認同,王恩麟講解得比較專業。
簡單來說,想要做好神經纖維剝離術,醫生的經驗尤為關鍵,輔助係統沒法起到作用。
程教授開始分解趙原的技術動作。
“由於膠質瘤呈浸潤性或膨脹性生長,趙原首先選擇腫瘤內部分切除達到減容的目的,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周圍的腦組織,也不利於接下來的腫瘤剝離操作。
然後沿著神經纖維剝離腫瘤,通常情況下,腫瘤組織呈灰白色、灰黃色或灰紅色,而正常腦組織顏色較淺,呈白色或黃白色。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憑借感覺,在接近邊界的時候這時腫瘤往往質地較為硬韌,在往外則質地變軟,這軟硬相間的區域就是腫瘤的邊界。”
如果是一個門外漢,麵對程教授的解讀,估計是一臉懵逼。
但,程教授在觀摩區解釋,能起到不錯的引導作用。
觀摩區的醫生是國內在神經外科領域最出色的一批人。
或許本來有些困惑,但在程教授的分析解剖之下,逐漸明朗。
不知不覺,趙原已經進入最關鍵的部分——剝離腫瘤。
程教授又開始講課:“這裡麵又有兩個難點。
其一,剝離需要通過控製器械完成,跟正常人剝橘子皮不一樣。
其二,剝離需要極為精準的,動作要輕柔,要像撕郵票一樣,將腫瘤完整的撕下來。如果不慎將病變撕破,那麼再次找尋剝除的邊緣就成了不小的難題,不但容易造成腦組織的損傷,而且也容易造成腫瘤的殘留。”
手術室內,趙原也在開小課,一邊操作器械,一邊與秦怡分享手感。
“低級彆膠質瘤質地非常韌,高級彆膠質瘤,腫瘤中心質地軟,外周質地偏硬韌。這裡要注意,周邊相對硬韌的地方也是腫瘤,沿著神經纖維遷移的腫瘤組織。
千萬不要誤認為是膠質增生帶導致腫瘤殘留。
無論高和低級彆的腫瘤沿神經纖維剝離都能有效避免腫瘤殘留和神經的損傷。”
秦怡默默記在心裡,並且按照趙原的要求,通過操控器械,去觸碰了一下膠質瘤的外周。
這種經驗太難能可貴了。
換做其他主刀醫生,不會在這麼關鍵的場合,還分出精力,手把手地教你怎麼去辨彆不同膠質瘤的特性。
王恩麟眼中閃爍異樣光芒。
從手術的流暢程度來看,趙原這台手術已經基本達到目的。
同時,他證明了神經纖維剝離術的優勢。
在摘除腫瘤的過程中,對神經功能起到保護作用。
很少出血,倘若是傳統切除腫瘤,很容易導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