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個術式,在不同的主刀醫生呈現出來的樣子有諸多區彆。
就像一篇文章,筆畫相同,筆跡迥異。
好的主刀的手術痕跡清晰,每個步驟都透著藝術的美感。
趙原的手術已然到達這類境界。
“趙原正在測量瓣葉,大家可以注意他的方式,有明顯改進。
他從原有的瓣葉結合處開始,讓測量器緊貼主動脈後壁,以45度角模擬主動脈的壓力方向進行測量。如此可以減小誤差。”
“測量的時候需要注意原瓣葉結合部之間不要選擇略大尺寸的測量器,這需要多訓練和學習才能儘快掌握手術技巧。”
測量是這個手術的關鍵部分。
就像是古代的裁縫,量體是核心,裁衣需要建立在精確無誤的數據上。
所以古代的裁縫一般都是火眼金睛,什麼型號,什麼流體,一目了然。
“下麵進入自體心包的裁剪。
趙原選取自體心包略大,這是考慮到經過戊二醛處理的自體心包會略有收縮。
如果自體心包有缺陷,不適合使用,可以選用人工牛心包補片。
關鍵在於合理地最大限度恢複自然竇部和竇管交界部,優化血流動力學,也有助於延緩新製作的瓣葉衰敗周期。”
在鐘老的講解下,即使不太熟悉這個技術的醫生,對手術的難度和關鍵點,也有了清晰的認知。
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出任何意外都會導致喪命。
作為修理發動機的醫生,時刻緊繃著神經。
魏旭東對胸心外科手術談不上精通,但還是有基礎了解。
他知道眼前貌似不太難的手術,做到眼下這種地步,是何等不容易。
為什麼選擇這個患者?
趙原在給中庸醫院的醫生做了一台示範手術。
他要讓這些醫生看得懂,更要讓這些醫生對未來充滿希望。
倘若用一台完全沒有辦法看懂的手術,或許可以提升自己的逼格,但對這些年輕醫生來說,那會徹底毀掉他們道心。
精確的計算,細致的針法,嫻熟的操作。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五小時。
“心臟複跳!”
趙原表情嚴肅,等待結果。
秦怡驚喜地說道,“主動脈瓣幾乎無返流!”
趙原這才如釋重負,“手術成功!你負責接下來的部分。”
趙原下了手術台,由秦怡接管手術,開始跟秦老交流。
直播間沒想到趙原會這麼做,有人開始帶節奏,認為趙原沒有高度重視巡回手術。
當然,也有人認為,趙原的處理方式也能理解,大部分手術都是這個流程,主刀完成核心部分,副手負責其他地方。
直播間的質疑聲逐漸小了。
因為大家發現一助的水平很高,儘管隻是一些縫縫補補的活兒,但看得出來,基本功十分紮實。
手術室外,患者的家人正在焦急等待結果。
當醫生走出來的瞬間,他們趕緊衝過去詢問結果。
得知手術成功,家人喜極而泣。
趙原沒有太多休整時間,立即著手籌備第二台手術。
第二台手術的患者,是一名高齡老人,已經92歲,在過去的一年裡,多次出現胸悶、心慌、活動後氣促的症狀,並且還發生了3次意識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