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植肺血管吻合的手術操作中,一般采用左房袖-左房袖的吻合方式。
每個主刀醫生的吻合方式是不一樣的。
陳氏吻合術的成功率極高,肺靜脈栓塞發生率很低,目前所有的患者未發生一例肺靜脈栓塞。
他也曾想過用達芬奇機器人做出來,但根本辦不到,那樣不僅會增加時間,還在縫合的過程中增加風險。
因為陳氏血管吻合術,在很多地方的是靈活變化的,機器人來做,需要操作者擁有獨特的手術嗅覺,靈活變化,機器人執行時,也要有特殊的編碼。
最重要的還是偏見。
如果專門研究陳氏吻合術,建立專門的大數據模型,施密特是能通過機器人複製出來的。
但讓達芬奇機器人學習一個華國外科醫生的術式,顯然,西方的工程師們還沒有做好心理建設。
達芬奇的研發團隊以西方工程師為主,他們認為就外科而言,西方醫學專家擅長的術式,才是值得在被刻入機器人係統裡的。
國產機器人學習陳院士的術式,完全沒有心理障礙。
陳院士的內心充滿了感慨,從天睿機器人看到了華國外科的希望。
機器人的各種術式都是訓練出來的,底層邏輯是建立在基礎術式之上,達芬奇機器人學習的基礎術式,都是西方外科專家,久而久之,在機器人手術中,西方專家的術式就成為了金標準。
想要提升華國外科醫生在國際舞台的地位,最重要的一點,要在底層術式上提高話語權。
說白了,憑什麼老外的術式就是標準。
作為領域頂尖高手,他們對手術的理解,自稱體係,就像是武俠,每個門派的基本功都是不一樣的。
當陳院士看到自己的術式被采納,融入到機器人手術當中,內心充滿自豪與滿足。
其他頂尖學者看到這一幕也感覺到振奮,因為這是屬於華國醫生的機器人。
他們的看家絕活,在未來的某一天也有機會被植入到機器人手術當中。
倘若國產機器人能逐步取代達芬奇機器人,他們專屬術式是否也有機會傳播至全球各大醫院。
念及此處,他們的心中充滿憧憬。
直播間的評論區沸騰了。
“沒想到趙原用這種方式展現了國產機器人的優勢。”
“天睿是屬於咱們自己的機器人。”
“能在機器人身上複刻陳院士的高度難度術式,意味著其他術式都是可以複刻出來的。”
“國內胸外頂尖專家這一刻估計都躍躍欲試,想要購買一套天睿機器人回家研究了吧!”
“不出意外,達芬奇機器人在國內胸外領域將遭到冷落了。”
餘重目瞪口呆地望著屏幕。
雖然手術剛完成,手術效果如何還得等患者清醒才能知曉,但從手術部分來說,天睿機器人展現出來的實力碾壓了達芬奇機器人。
天睿機器人雖然研發多年,但也僅僅在泌尿外科領域展現能與達芬奇機器人抗衡的實力。
如今趙原帶領團隊對胸外進行公關,不過三個月。
誰能想到天睿機器人能深入到如此地步。
百分之百的機器人占比!
深度複刻陳氏吻合術!
原本他是打算請施密特來阻擊趙原。
誰能想到不僅計劃失敗,弄巧成拙,適得其反,還成了對手封神的背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