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幾天,大家又都開始忙起來了。收完水稻,又要馬上開始平整田地種第二茬。手腳快的,待雨一停,就馬上到自家秧田裡拔苗插秧。
楊大川第二茬預備了四畝的秧苗,兩畝糯米,兩畝粳米,餘下的各種兩畝茨菇跟馬蹄。
這次插秧,楊大川也不遮掩了,乾脆全部用拋秧,左手托著秧苗,秧苗連著泥土,右手挖下一株秧苗,往麵前地上丟。隻見秧苗沉沉地紮在泥土上,濺起渾濁的水花,每株之間留十公分寬,不一會兒,就是一大片。
“嘖,嘖!這可真夠快的,這拋秧沒那麼累不說,還快,一個人一天就能抵3個人乾的活,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長好?”有村民開口道。
“上一茬大川家的稻子不還豐產了嗎,我家今年也打算弄個1畝地試試!”與楊大川家交好的,年輕又能當家的農民開口道。
“這種疏密不定的禾苗,不一定保證高產,大川那小子上一茬豐收說不定是用了南船北馬的藥水造成的,這第二茬懸哦!”經驗豐富的農民開口道,他們種了一輩子的田,經驗不可謂不豐富,相對於年輕小子,更依賴於自身的經驗。
楊大川可管不了那麼多,他也不是要大家都接受,他自家覺得不虧就行。
下好秧苗,一鼓作氣,又把馬蹄跟茨菇苗種好,這兩樣下苗就得像傳統的插秧一樣了,一棵一棵插,但是間距比較大,馬蹄30厘米,茨菇40厘米,茨菇最好拉線插,插得整齊,後麵挖時就容易分明些。這兩樣也不用像水稻一樣插得那麼密實,耗費的時間也不多,花費個兩天就差不多了。
楊大川又在自家水田搗鼓東西了!這消息飛也似的在村子裡傳播,不過大家當時忙得腳尖打腳後跟,哪裡有空去看稀奇景兒,等他們忙完,楊大川早就乾完了,水田裡種的不就是他在爛泥塘育的那些苗嗎!
不是說不用水田的嗎,咋又種上了?楊大川是不是以為他今年上半年豐收就不用操心一年的嚼用?
許村長還特意上門問。這天一早,楊大川家剛喝粥不久,許村長已經來到了他們家,芋哥兒趕忙給讓進屋,問一句要不要先喝點粥,許村長擺擺手。
“許叔,您這是來...”楊大川搔搔頭。
“我聽說你把水田種那勞什子的茨菇馬蹄了,不種水稻了?”雖然許村長不是楊大川正經的親長,但身為村長,他也是真的關心。
和芋哥兒交好的姚哥兒還特意上門問了,他家今年夏收完幾兄弟就分家,楊大川搗鼓這些東西,他跟他當家的也有幾分意動,分家了自個田地能做主,他們家在家裡老人的阻止下竟然堅持拿了3分地出來種馬蹄,聽說茨菇跟芋頭味道差不多就沒種。
村裡也有幾戶人家在河邊有的泥田,按照往年慣例,都是丟荒的,因為在這些田裡種莊稼,有可能糧種錢都收不回來。看見楊大川用爛泥塘種這叫茨菇馬蹄的東西,也跟楊大川討了點苗過去種。
楊大川用來育茨菇苗的那兩塊泥塘難怪沒人要,就這麼幾個月就有大半時間是泡在水裡沒過頂的,要是種稻子的話,根早都被泡爛了。楊大川間了好幾次苗,這兩塊泥塘才不至於絕戶,所以把新苗移到好的水田裡後,他也隻是稀稀落落的在這兩塊田裡補上茨菇苗。
忙完田裡的事兒,又要操心地裡的事兒。玉米早就過季了,如今都老在地裡,得趕快把他們摘回家,還有種的紅薯、黃豆、綠豆、棉花也相應的成熟,得收回家。收回家後,又要開始整地,補種其他東西。
楊大川忙得腳後跟打跌,9月要給茨菇取帳,追肥。取出來的茨菇帳白嫩嫩的,手臂長的一條,有些茨菇帳上還有小茨菇,粉糯粉糯的,楊大川不僅自家做菜吃,還分給村裡人吃,吃不完的拿到鎮上賣,楊大川懶得在街上守著賣,一股腦全賣給城裡的飯館,3個大錢1斤。加上水裡的爛泥塘,總共種4畝茨菇,取了有1000多斤的茨菇賬,賣了有3兩銀子。
大安朝現如今白米賣的也是3-5個大錢1斤,照這麼算的話,這種茨菇還挺劃算啊,據楊大川說 ,這茨菇賬是茨菇不要的多餘的莖,後麵結的茨菇一畝地能有1000斤左右,就算隻賣3個大錢一斤,也比種稻子收的多。一時間,村民心中火熱,恨不得自家田裡栽的是茨菇。
楊大川也不知道這古代沒有種熟的茨菇跟馬蹄畝產有多少,但是現代倒是有兩千多斤,所以說了個保守的數字。
時至9月底,一場雨過後,又淅淅瀝瀝地下了幾天小雨,暑氣漸降。至此,楊家的田地的活兒暫時忙完了,忙了兩個多月終於可以好好歇歇了。
芋哥兒心疼楊大川這兩月下了大力氣,瘦了一大圈,眼看著日子好過養起來的肉都掉光完了。於是,家裡養的雞鴨鵝都遭了秧,要不是楊大川攔著,他還想把自家養了將近一年的豬宰了給楊大川補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