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匹敵這次又沒有回應。
方知我道:“我們行事確實有些極端,這一點不可否認,我們之間,也並不是意見十分統一。”
唐匹敵點了點頭,似乎是告訴方知我他看出來了。
“魏君庭不是一個人,但都極具才華且不畏生死,所以誰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主導,大家都是商量著行事。”
“但並不是所有事都能達成統一,比如今日的事,大將軍說我們不能把控全局我認,因為我們自己都意見不合。”
“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我也不想再有所隱瞞。”
“最初的魏君庭之一就是徐勝己,是徐相的兒子,這次的草原計劃,也多數是出自他手。”
“他本打算不管發生什麼,隻要是到了逍遙城的草原可汗就都要死,不管怎麼死,都要死。”
他說到這又自嘲的笑了笑:“所以太子殿下突然現身在逍遙城,就是阻止這件事發生的吧。”
唐匹敵依然沒有回應。
方知我繼續說道:“徐勝己說,唯有這些心向大寧的草原可汗都死了,他們的部族才會團結起來去征討答答部等與大寧敵對的部族。”
“也唯有這些可汗都死了,大寧皇帝陛下才會被大勢所驅下令向答答等草原部族出征。”
“徐勝己說,大寧需要的是草原,是無數的戰馬和牛羊,而不是有著極大戰力的草原各部。”
“唯有一場波及整個草原的戰亂徹底發生,才能讓大寧成為最大的得利者,大亂之下,諸部戰力全都消耗殆儘,大寧統治草原便輕而易舉。”1
唐匹敵聽到這的時候點了點頭:“徐勝己有他爹的風采。”
這件事若要徐績來謀劃,必然和徐勝己的謀劃一模一樣。
我要草原,要土地,要牛羊戰馬,但我就是不想要強盛的草原騎兵,不想要那些呱噪的人,不想讓草原各部有任何與大寧談條件的本錢。
從戰略眼光來看,徐勝己的做法無比正確。
方知我道:“可我卻成了叛徒,我也許是最沒資格做魏君庭的人。”
他自嘲之氣更濃。
“我不想讓這些草原人都死在逍遙城,不想看到草原上生靈塗炭,那樣得到的歸順不是真的歸順,隻是暫時的臣服。”
所以方知我才會極力阻止諸部可汗離開逍遙城。
他應該做的,按照事先的計劃是促使諸部可汗儘快逃離,隻要離開逍遙城,這些可汗死的更快。
“魏君庭,很好聽的名字。”
唐匹敵語氣平淡的說道:“也本該都是一群好孩子。”
方知我道:“徐勝己的心思過於激進了些,所以他深知魏君庭並不都與他誌同道合,所以他還有另外一股力量,這股力量我不知道具體在哪兒,但他們一定會完全執行徐勝己的命令,他們會傾儘全力的放答答部騎兵進城。”
唐匹敵點了點頭:“年輕人總是樂觀。”
方知我第一時間並沒有聽出來這句話更深一層的含義,他以為唐匹敵隻是單純的欣賞年輕人,他甚至沒有來得及深思,這話說的是他還是徐勝己。
他也沒有想到,另一支屬於歸眾義的隊伍,以白三娘和白小七為首的要偷襲城門的死士,會被廷尉府千辦許流年不計代價的拚死。
唐匹敵忽然問:“第一個魏君庭不是徐勝己?”
剛才方知我說過,徐勝己是最早的魏君庭之一,如果徐勝己是第一個,那方知我就不會說是最早的之一。
方知我道:“不是,但誌向相同,他們兩個都認為,他們可能會被誤解,甚至會被唾罵,但他們要進行的事業終將不朽。”1
唐匹敵沒有問那個人是誰。
方知我沒說,自然有他不能說的理由。1
“但是後來他們兩個有了些分歧,因為徐勝己更偏激。”
方知我道:“一個想的是以穩妥的方式去為大寧做些什麼,不必追求認可,另一個想的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促進大寧崛起的進程,將來必被認可。”1
唐匹敵側頭看向方知我:“顯然你是第一個魏君庭的朋友。”
方知我點了點頭。
兩個人沉默了一會兒之後,唐匹敵起身。
“我坐在這是在等兩個消息,兩個消息都沒來就說明你對自己的判斷確實過於樂觀。”
“第一,徐勝己安排的另一支隊伍到現在還沒有打開城門,證明他們已經來不了了,就算他們去了城門,也一樣不行。”
“第二,你說你剛才有把控全局七八分的把握其實你們連三分都沒有,自始至終,你們都被利用。”1
唐匹敵道:“自從我親手斬掉一個晚輩的頭顱之後,我和以前就變得有些不一樣,我以前不會和你們這樣的年輕人多說話,我性格如此,也不隻是你們,我和誰都不願多說話除了陛下。”
“可殺了那個孩子之後我才懂得,到了我們這個年紀,拯救天下的大事都做完了,卻沒有教好下一輩我和你這樣的孩子多說幾句,就可能多讓幾個人走上正路。”1
他整理了一下衣服:“你留在這裡好好想一想,你們到底被利用了什麼。”
然後他跨步走向門外:“親兵。”
七名已經年過四十看起來也很樸素的中年男人站了起來。
唐匹敵道:“半刻,把外邊箭手清一清。”2
七名親兵將麵巾往上一拉,飛身而出。
半刻之後唐匹敵走出大門,七名親兵已在大街上等他。
七個人身邊有二十一具無頭屍體,他們手裡是二十一顆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