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總有這樣一步(1 / 2)

天下長寧 知白 8411 字 4個月前

東宮。

太子李隆勢挽著袖口在案板上和麵,一邊動手一邊說話。

“這件案子最終有些疑點還是在蜀中,我已經向陛下請示過,你傷好之後還回西蜀道,案子一回事,為大軍備好軍需是一回事。”

他看了一眼正在燒火的葉無坷:“火小些,不然餅糊了裡邊的餡還沒熟透。”

葉無坷從爐灶裡抽出一根木柴:“殿下也喜歡做飯?”

李隆勢回答道:“喜歡,我在外邊能自己做飯的時候就自己做,九歲那年,陛下問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我說想在街上開一家餛飩店,靠我秘製的餛飩就能混的風生水起,到時候掙了錢我給他買新衣服......但十歲那年我就知道了九歲的我有多幼稚。”

他看向葉無坷:“餛飩店得配包子或是燒餅,不然純粹隻賣餛飩不好賺錢。”

葉無坷哈哈大笑。

李隆勢問:“你呢?沒離開無事村之前最想做的是什麼?”

葉無坷回答:“行醫。”

李隆勢正在擀餅的動作微微一停。

他看向葉無坷問道:“行醫救人確實很好。”

葉無坷的回答坦蕩且無懼生死:“不隻是救人,還能自救,總不能真的一點兒抗爭都沒有就認了......”

李隆勢動作稍有停頓,繼續擀餅:“你喜歡吃厚實一些的還是薄脆一些的?”

葉無坷回答:“厚的,吃著踏實。”

李隆勢把餅擀的厚實一些,心中有些感慨。

少年人還有村裡人的質樸。

餅厚實一些吃起來踏實,是因為同樣一張餅厚實些的拿在手裡或許能吃飽,薄脆的餅在口感上更好一些但一張肯定吃不飽。

“這次去西蜀道,你身上的擔子會更重一些。”

李隆勢把餅放進鐵鍋裡:“你也看的出來,對手不隻是想殺陛下想殺我,也想了謀逆不成之後的退路。”

“他們想讓莊大將軍領不了兵,想讓高將軍也領不了兵,這大概能說明的是他們把身家性命都托付在白蒲那邊了。”

葉無坷點頭。

李隆勢繼續說道:“陛下眼光高遠,滅白蒲勢在必行,白蒲歸入大寧之後的道屬名字都已經定了,這一仗打完,蜀西南再無邊境之憂。”

他看了一眼:“翻麵。”

葉無坷將鍋裡的餅翻了一下。

“長安城裡他們的謀劃敗了,西蜀道的謀劃就會更大,他們會千方百計的阻止大寧南征,最有效的法子是......”

葉無坷不等太子說完就回答:“毀掉後勤補給。”

李隆勢點頭:“是啊......蜀中本就道路難行,大寧立國之後雖致力修路,可依然比不得中原平原地勢。”

“你想想看,之前西蜀道的案子牽扯進來的人都是誰?是不是就說明,他們已經在西蜀道陸運上布局謀劃?”

葉無坷道:“牽扯進來的不僅僅是山匪還有馬隊,西蜀道的路況沒有比做馬隊生意更熟悉的了,況且大軍調運糧草,也缺少不了馬隊的幫忙。”

李隆勢:“可你在西蜀道斬了不少人都和馬隊有關。”

葉無坷笑:“頭疼。”

李隆勢笑道:“頭疼也是自找的,反正大軍後勤補給的事我要交給你,查案的事也要交給你,一頭擔子容易掉,兩頭都挑著反倒是平衡。”

葉無坷:“上邊的就會這麼忽悠下邊的,不過殿下給兩份錢就行。”

李隆勢問他:“為什麼那麼喜歡錢?”

葉無坷:“因為錢可實在是太好了,攢夠了錢我就能做很多事。”

李隆勢說:“你在東北邊疆托人造的書樓和要辦的鄉學,我已經派人知會地方儘量撥款幫扶,也抽人盯著工程質量,除了書樓和鄉學之外你還想做什麼?”

葉無坷說:“可天下不止一個邊疆小鎮沒有鄉學。”

李隆勢說:“朝廷在努力,一直努力。”

葉無坷笑著說:“朝廷努力朝廷的,我努力我的。”

李隆勢把烙好的餅從鍋裡拿出來,似乎一點兒也不在乎那滾燙的鐵鍋。

他問:“你想辦鄉學,是想讓更多和你一樣出身的孩子讀書認字明理,想讓他們都能從大山裡走出來看看這個世界?”

葉無坷說:“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走出大山,有人想看看外邊的世界有人不想,有人不想是因為自己不想,有人不想是因為家境緣故。”

“沒辦法走出大山的人偶爾想抬頭看一看也被山擋住了,讀書是不走出山卻見山外的唯一途徑。”

李隆勢點頭。

他看向葉無坷:“連你家鄉無事村的孩子們是不是都不一定個個想讀書認字?”

葉無坷說:“讀書認字的好處是大人明白的,小孩子不明白,他們更願意下河摸魚,捧著書本對他們來說往往煎熬。”

“所以臣想辦的鄉學是要有強製的規矩,在該讀書的年紀就讀書,小孩子自己不能反對家裡大人也不能反對。”

“不管他們愛讀書不愛讀書都要讀,最起碼認字......如果有一天他們走出大山發現外邊的世界他們看不懂,那他們終究不是走出山是把山背在身上了。”

李隆勢:“我會和戶部的人商量一下。”

他說:“你想過沒有,強製讀書會招人罵。”

葉無坷聳了聳肩膀:“倒也無所謂。”

李隆勢笑,然後感慨:“聊的亂七八糟,本來聊著蜀西南的事。”

葉無坷道:“差不多,蜀西南那邊的環境比無事村還要惡劣些,在彆處窮鄉僻壤父母最起碼能告訴孩子對錯,可在白蒲那邊,父母告訴孩子的是沒有對錯。”

“臣聽聞,白蒲那邊人性凶悍,為了幾個銅錢就可能殺人,臣在無事村的時候家裡人教導總是會有一句彆乾壞事,哪怕臣那個時候連土炕都下不來。”

“白蒲那邊則不然,孩子們耳濡目染看到的都是壞事,能偷則偷,不能偷則搶,所以更要辦學。”

李隆勢道:“非十年二十年之功,至少需要兩代人。”

葉無坷道:“兩代人不遠,幾十年而已,到第三代的時候,大寧可能就會有從偏僻野蠻之地走出來的狀元。”

李隆勢笑起來,眼神燦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