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個彆化的差異存在。
他們複習生年級段的段長,就是那位和藹可親的韓老師,她把每個班的學生,按照單科成績,先劃分了若乾個組。
因為現在距離下一年的高考,時間還很寬裕。
而複習生的高中課程全都講完了,隻重點關注複習就行了。
所以,韓老師的分組,暫時是按照科目分的。
數學組,物理組,化學組,英語組........
每個同學自願選擇自己優先提高的科目,加入組中。
韓老師說了,這分組不固定,一旦你覺得自己的這個科目提升得差不多了,可以向老師提出來,再調整到其他組彆。
這都是允許的。
進入組之後,會有相應的任課老師介入,給該組準備試卷,每日一練,每日對改,每日講題,每日進步。
學生們不論哪個科彆,按要求一人一個錯題本,把自己當天不會的題目,完完整整地抄上去,把正確答案寫下來,日日積累,以備複習鞏固。
有的同學開始還很不以為然,覺得這樣搞得像是應付公事一樣,跟以往自己的學習,區彆太大了,不適應。
可僅僅堅持了沒幾天,他們就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好處。
啥啊?
做題的速度進步了唄。
這種高效率的學習方法,確實適合他們複習生。
即便單科成績再差的學生,通過一周左右的強化練習,成績也提升了很多。
有的同學,開始進班的時候,寫一套數學試卷,在規定的考試時間裡,寫不完不說,得分僅僅二三十分。
可老師也沒有放棄他啊,反而是不厭其煩地給他們幾個聽不明白的孩子講解,一遍又一遍,直到大家都把當天試卷上的題目弄懂為止。
一道題也不能放過。
一周以後,同類型的數學試卷,再考起來,那個同學居然覺得輕鬆了好多。
交卷的時間還沒有到呢,他真的就寫完了。
最後一對改,好嘛,及格了。
七十多分。
好幾個孩子望著自己的分數,眼睛瞪得跟銅鈴一樣大。
還有兩三個,竟然就趴在桌子上,嗚嗚地哭出了聲。
他們太壓抑了。
以往的成績差,沒事不關注,放任自流。
長久下來,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差一點就失去了信心。
感覺自己真的沒有希望了,再學也學不會。
可在這裡僅僅過了幾天,就讓他們看到了自己天翻地覆的變化。
原來,不是自己太笨,不是自己學不會,不是自己沒希望!
是學習方法不對啊!
通俗一點說,是自己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校啊!
隨著複習班的一天天開展,學生規模的一天天擴大,學習成績的一步步提升。
縣三中的複習班,名聲逐漸就傳了出去。
很快,除了原來的一個三中班,一個一中班,另一個以清陽縣高中生為主,兼有其他學校零星報名學生的複習班,又華麗麗的滿員了。
這個時間,距離胡校長宣布開設複習班的提議,僅僅才過去了不到十天。
六個班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半。
這速度,也沒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