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安夏就把泡好的銀耳、枸杞、蓮子和桂圓乾放在小砂鍋裡燉,用燒紅了的樹枝煨著,小火咕嘟了一個小時,熬得銀耳大半化了,湯汁粘稠發亮,安夏又加了兩塊冰糖,又熬了十分鐘,銀耳湯熬好了。
帶著保溫桶,穿著自己唯一一件外套,跑到路邊兒等小巴士。
小巴士上人不少,安夏好容易在最後一排擠進一個小位置,也得虧她瘦,擠進隻剩下半個的小位子裡,小巴在鄉間小路上帶著飛揚的塵土朝前疾馳,走一陣停一下,這附近都是農村,大家都在路上等車,車來了一招手就行。
等到了位置下車,安夏身上已經出了幾身的汗,一下車她立刻解開棉衣扣子透口氣,看著區裡年輕姑娘們穿著輕薄的外套或者漂亮毛衣,她也有些心動,想著一會兒看完外婆,也買件便宜點的外套。
楊金英看到安夏來,高興極了,“夏夏,你快問問醫生,我啥時能出院啊,我這都好了,一天天在這住著怪浪費錢的。”
安夏知道外婆心疼錢,但現在外婆還沒拆線,怎麼可能出院,而且這時候的膽囊切除手術,不像前世有了微創的腹腔鏡,這時候可都是化開肚子,所以傷口也大。
“外婆,啥時候出院醫生肯定會告訴你的,人開腹就是動了元氣,這麼大的刀口,總要多養養,而且您年紀大了,這摔壞的骨頭也要養,等會兒我問問,看啥時候能出院,但您要聽話,醫生不同意,您不能鬨,一定要把病看好,要不出院了病情反複,那樣花進去的錢更多。”
楊金英聽外孫女這樣一說,立刻道:“那、那看好了再走,不能再多花錢了,柏川這孩子攢點錢不容易。”
劉嫂子笑著道:“還是安夏姑娘你厲害,阿姨這兩天要出院,我都勸不住。”
“劉嫂子,謝謝你,把我外婆照顧的這麼好,你休息下,喝一碗我燉的銀耳湯。”
劉嫂子知道安夏性格爽快,她也不假客氣,把自己吃飯的碗端來,安夏給劉嫂子和外婆一人倒了一碗,一股清甜的香味彌散在病房裡,劉嫂子嘗了一口,眼神一亮。
安夏拿著勺,給外婆一點點喂著,老人年紀大了,就喜歡軟糯香甜的東西,安夏喂個不停,老人也喝著不停。
“咦,安夏姑娘,這細細的是粉絲?粉絲咋這細咧?”
劉嫂子喝到嘴裡,總能吃到細細滑溜的跟粉絲一樣的東西,可又特彆細,而且入口即化,她嘗了半天也沒嘗出是啥東西。
“是一種補品,對身體好。”
安夏笑笑,沒告訴劉嫂子這是眼窩,這個時代,也就是剛剛吃飽飯,或者說很多偏僻農村還在餓肚子,能吃飽都不容易,想吃塊肉都要等過節,這種補品見過的人少,吃過的人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