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老人來到田頭,村民得知其中一位是教授,全都圍觀姚新階,畢竟在村裡連大學生都難見到,聽說這個教授是大學生的老師,那得多厲害。
姚新階很隨和地跟村裡人拉閒話,大家本以為教授哪裡懂土地裡的東西,可當眾人聽了姚新階一席話後,仿佛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姚教授,您說我們村的土壤適合種橘子?”
“姚教授,什麼叫兼種養殖?”
“姚教授,這無籽瓜是啥味道?”
“大家安靜一下,姚院士身體不是很好,不能一一解答,大家可以問農科院的技術人員。”
程文聯見姚新階說話說得有些喘,怕老人累到,不過姚院士精神頭倒是很好,神采奕奕地,正說著,外麵又來了一幫人,這些人到了田頭直奔姚新階,為首的一個人看到院長都來了,更是精神振奮。
沒想到,農科院的院長和院士兩大巨頭一起出動,區農科站站長決定到時候一定要請那位傳遞消息的同事好好吃頓飯,以後一定要跟農科院保持密切聯係。
“院長,姚老,什麼風把您二位刮來了?這是要在山坡村搞試點?”
“是啊,這次就直接推廣了,這一塊地我們農科院跟安家業合作,種植無籽瓜。”
聽到這農科站站長眼前一亮,“無籽瓜?新產品?”
農科院院長哈哈一笑,“那可是姚老的團隊新培育出來的,安家業同誌當初聽了你們農科站技術員提到這個,也是他有心,幾次去我們院跟姚老協商,把本來要放在院裡試種植的瓜苗,直接安排到他的田地裡了。”
“我們站裡?我怎麼都不知道無籽瓜的事情?”農科站站長低聲嘀咕了一句,又立刻跟姚新階套近乎,這可是大牛,隻要他能來江橋區,管它哪個村,他們隻要稍稍給點技術傾斜和支持,江橋區的農業就能騰飛,自己也能做出點成績。
想到這,農科站站長更加熱情地跟農科院的人套近乎,隻是到中午一個小姑娘喊吃飯後,姚院士一馬當先,所有農科院的人呼呼啦啦,仿佛麻雀似的全都散了,更讓他鬱悶的是,一頓便飯,都沒人邀請嗎?
實在不能怪農科院同誌,快到中午的時候,大家的心就已經飄了,都想著今天中午吃什麼,安夏一來眾人眼睛都亮了,隻惦記午飯了,誰還記得什麼農科站站長,再說了就那麼點吃的,農科站一下來了五個人,要是邀請了他們,自己要少吃多少。
所以農科院所有人,心照不宣整齊劃一地離開,誰都沒有提午飯的事,最後農科站站長自行離開,掏腰包請大夥吃了頓飯,吃飯的同時給下屬布置任務,以後山坡村作為重點,安家業更是重點中的重點,從明天起拍兩個技術員,過來學技術。
無形中也是幫助了安家業,農科院的技術員不可能天天盯著這裡,彆人還有其他工作,而農科站的技術員長期戰鬥在這裡,跟西瓜一起成長,也算是給了他一份技術上的保障,還有安定凱,跟著農科站的技術員也學了不少東西。
日子很快來到十月六日,安慧出嫁的好日子,這一天安家所有人都忙碌非凡,村裡沒結婚的姑娘全都去了安慧家,一是幫著堵門,也算是提前學習下結婚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