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 天下第一關(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248 字 6個月前

按照明末的軍事能力,彆說後金軍隊攻不破山海關,讓明軍來攻城一樣也非常非常難。隻要內部不出現問題,這裡就算做不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十夫、五十夫也應該夠了。沒有幾十倍的兵力,怕是連關城城牆都難以靠近。

那麼山海關總兵杜鬆有多少兵力呢?整整七萬!其中少一半是從遼東鎮撤回來的關寧軍,戰鬥力在大明邊軍中還是挺強的。

要是這麼算的話,努爾哈赤沒有七十萬兵力根本就攻不下山海關。那努爾哈赤有七十萬兵嗎,這不是廢話嘛,大明砸鍋賣鐵把衛所裡的老弱殘、連同吃空餉的兵都湊上,估計也就這麼多了。

根據路上接到的戰報,後金這次集結的兵力大致在3萬到6萬左右。攻城一方比守城的數量還少,明顯是攻不下來的,洪濤為啥要動用陸軍禦駕親征呢?

誰要是這麼想那就叫紙上談兵了。杜鬆的職位叫山海關總兵,擁兵七萬不假,可他的防禦範圍可不止一個山海關,而是從古北口到山海關的所有關隘。

在這段長城中包括了古北口、喜峰口、山海關三個交通要道,都是從遼東地區進入河北地區的必經之道,還有如桃林口、界嶺口這類山穀小徑,也必須安排重兵把守。

京城之所以能被明成祖朱棣選為國都,除了政治因素之外也有其地理原因。對於初期的明朝來講,主要威脅來自於北方,而京城的地理特點不僅有利於向北防禦,還便於向南聯絡。

太行山脈、燕山山脈和渤海,在京城的西、北、東南三個方向形成了天然屏障,而向南則是一馬平川,交通便利、農業發達。

當年隋煬帝把運河修到涿郡,就是想以此為據點控製北方。宋朝之所以一直處於戰略被動,也是因為失去了燕雲十六州,麵對北方遊牧民族無險可守。

想從遼東以及東部蒙古地區進入華北平原隻有三條路,第一條叫盧龍道,它得名於漢魏時期的北方關隘盧龍塞,也就是後世的喜峰口。

出喜峰口沿灤河東岸向北翻越燕山山脈,過平泉、平剛、白狼城,沿著大淩河最終抵達柳城(朝陽市)。當年曹操北征烏桓,走的就是這條路。

第二條叫古北道,它是在遼國占據了燕雲十六州之後開發出來的一條新路。從密雲古北口出長城,經過灤平、承德與盧龍道彙合,到達赤峰附近沿著老哈河一路向北,抵達遼中京大定府。

第三條叫傍海道,顧名思義,沿著海邊的道路,也就是被山海關攔腰切斷的遼西走廊。當年秦始皇修馳道,最東端就在碣石(昌黎碣石山)。

曹操在《觀滄海》裡寫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可能就是北征烏桓勝利了,順路到海邊弄了點螃蟹、扇貝、海膽啥的,在山頭上一邊燒烤一邊喝酒一邊看海景,有感而發。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