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 維和部隊(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174 字 4個月前

皇帝心善,看不得天下人受苦,哪怕不是本國子民也願意伸出援助之手。這不,大明自己掏銀子派軍隊去幫蒙古人看守歸化城了,這就叫格局!

光聽名字就知道皇帝有多仁義,維和部隊,取維護和平之意。從古至今隻聽說軍隊殺人奪國的,誰聽說過軍隊還能維護和平?

但經過《半月談》的馬主編一解釋,立馬就茅塞頓開了。他是這麼說的:刀能殺人,也能救人,決定凶吉的不是刀,而是拿刀的人。

軍隊在彆人手裡就是爭權奪利的工具,除了禍害百姓還會耗光國帑,到了景陽皇帝手裡則變成了福氣,一邊開疆拓土一邊維護和平。

最重要的是不加賦稅也不重徭役,還能創造很多財富。比如要在歸化城建毛紡廠、石灰窯,招工的告示已經在報紙上登出來了,工錢至少比天津州高一倍。

再比如歸化城也要開互市了,關內的漢人可以組成商隊北出殺胡口,帶著布匹、藥材、茶葉、絲綢去搏一份富貴。兩百裡路而已,除了毛皮、寶石之外,活牛活羊也可以成群趕回來,入關之後價格立馬翻番。

關內的漢人是高興了,一邊祈禱景陽皇帝多活幾年,一邊劃拉著手裡的財貨,看看能不能借歸化城的東風搞點生意,也讓家裡多收入些。

可漠南的蒙古人就有喜有憂了,土默特和喀喇沁部自然不會率先反對大明軍隊入駐歸化城,就算心裡對大明皇帝的決定有某種不詳預感,殘酷的現實也讓他們隻能先倒向大明這邊。

但其它部落就沒這麼多顧慮了,鄂爾多斯部率先表達了立場,在其大台吉察沙克的率領下集結了上萬兵馬,大舉南下,連續攻擊了河曲到榆林,以及寧夏前衛把守的多處邊關。

當地將領早就得到了預警,全部厲刀秣馬嚴陣以待,雙方各有死傷平分秋色。但大明邊軍是以逸待勞,鄂爾多斯軍隊則要長途跋涉,打不動隻能撤。

眼見武的不成,察沙克又耍起了無賴。派遣使節前往榆林衛,當麵向總兵蕭如薰提出了幾點要求;第一,釋放被俘的鄂爾多斯士兵;第二,退出歸化城;第三,賠償鄂爾多斯部的損失。

至於說鄂爾多斯吉囊額璘臣為什麼會率兵出現在興和城,察沙克的使節說那裡是土默特部的領地,鄂爾多斯部與土默特部交好,互相走動不關大明的事。

榆林衛總兵蕭如薰對遊牧民族這套把戲了然於胸,可他做不了大明朝廷的主,麵對氣勢咄咄逼人的鄂爾多斯使節,硬也不是軟也不是,隻能派兵護送其入京交予兵部處置。

結果使節千裡迢迢進了北京,非但沒見到相關部門的官員,還被錦衣衛看管了起來,連內城都不允許進,隻準在離城三裡多的一座破廟中等候聖旨。大魚大肉更是沒有,院子都不準出,一天一頓稀粥。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