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不可,水利不光要修還得大修特修。近兩年的情況眾卿都看在眼裡,旱情水災一年多過一年,尤其是黃河以北,受災州府越來越多。
若是不能及時加以整治,一旦明年再鬨出糧荒朕怕是也無力回天了。屆時不用等北虜建虜來打,大明江山也得換人來坐了。”
但這個建議馬上就被皇帝否了,同時還有些許責備之意。做為工部首腦,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本來就有責任,現在還敢說便宜話,真是不知道死字咋寫。
另外這個建議也壞到了骨子裡,興修水利的銀子全是皇帝掏的內帑,關太倉個屁事。合算一轉換用途就把這筆銀子給變成餉銀歸戶部管了,小算盤打得真響啊!
“陛下是不是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可否讓臣等參謀一二,非大奸大惡、碌碌無為之輩,想來也配得上總兵一職。”
做為內閣首輔,彆看沒啥實權,但在政務上卻比六部九卿有更多話語權。沈鯉看著皇帝若有所思的表情,又覺得有點熟悉,試探著表明了態度。
如果皇帝提出來的人選不是太具備爭議性,他和他所代表的東林係官員就願意賣個麵子,權當是你來我往的成本,總不能光要好處不付出吧。
“非也、非也!朕是在想為何不能退守山海關,待國力充沛之時再遣精兵強將,一鼓作氣掃平遼東腹地,順便也收回了故土。
如此一來戰線可以縮短十倍不止,原本捉襟見肘的兵力馬上就能得以緩解,多餘的兵力可酌情安排在永平府、薊州、延慶州、宣府鎮,加強長城防禦力量,阻擋北虜南下騷擾。”
繞了足足兩個多時辰,又是聽取人選簡曆又是讓出很大利益,拚了命籠絡文官集團,此時才圖窮匕見,說出了真實目的,放棄遼東!
這個想法早在景陽宮裡當皇長子的時候就已經思考成型了,但不是第一方案,而是做為正常接班之後來不及整軍的備選。
假如遼東戰事吃緊,洪濤就不準備像崇禎皇帝那樣寸土不讓,把朝廷本來就不多的可戰之兵和錢糧全送出關拚命。
有道是存地失人,人地兩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在實力弱的時候,適當放棄並不是認輸,而是抱緊了架子更抗揍。
隻要扛過對方的進攻,緩口氣就能反攻。如果為了場麵好看,拚了命也得打對攻,很可能被人一拳打翻在地,連翻盤的可能性都丟了。
眼下大明王朝的實力就在走下坡路,尤其是軍事力量再也不複明初之勇武,軍心渙散、士氣低落,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遼東地區幅員遼闊、地勢平坦,除了幾座軍鎮幾乎無險可守。反倒是更適合遊牧、遊獵民族的生活習性,天時地利人和皆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