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一攻一守都占了……還有第三派呢?”說實話,洪濤雖然欽點了好幾位官員進入內閣和六部,卻根本不了解這些官員的性格和能力,僅僅是靠後世從曆史書裡看到的隻言片語做出的判斷。
王象乾、王在晉、熊廷弼、孫承宗皆如此,隻有王家楨是從殿試裡親自選拔出來的。噯,不對,說了半天好像漏了個人,兵部武選司郎中孫承宗。這麼大的事兒他做為兵部重要部門負責人,不應該沒意見。
“孫郎中更有意思,他想當牆頭草,既不攻也不守,結果兩邊都不落好,成了孤家寡人。為此還單獨上了奏本,奴婢也帶來了。”
如果孫承宗不是皇帝欽點的進士王安就要笑出聲了,想兩邊都不得罪,還想向皇帝表現,這也太貪得無厭了,合算好事兒都是你的了!
孫承宗的奏本很厚,差不多寫了一兩千字,主題並不局限於此次該不該出關參戰,而是曆數了遼東地區北虜和建虜的一貫表現,再根據這些做出判斷。
建議杜鬆的山海關守軍先按兵不動,嚴密關注北虜與建虜的戰況。如果雙方打得旗鼓相當,那就坐山觀虎鬥彆插手。要是有一方顯出了劣勢,馬上出兵援助。
為什麼要這麼乾呢?孫承宗也做出了詳細解釋。他說遼東地區的北虜和建虜生活方式相似,以前明軍駐紮在其中間,由於文化和生活習慣差異屬於兩邊不討好。
但現在明軍走了,北虜和建虜都要搶占地盤,必然會發生衝突,可不管誰贏了對大明都不是好事。最好的結局就是讓他們兩家誰都無法占據絕對上風,來回來去多爭幾年,才符合大明朝廷的利益。
“唉,我大明終於算是出了個明白人,不容易啊。擬旨,擢兵部武選司郎中孫承宗代朕巡撫山海關,進南京兵部侍郎、右僉都禦史,掌兵事!在他赴任之前安排入宮,朕要當麵叮囑。”
洪濤越看越認真,忍不住拿起毛筆杆叼在了嘴裡。沒辦法,雖然是魂穿,可前世的一些生活習慣依舊不離不棄跟隨。每當要認真思考一件事時,總是不由自主的想叼根煙。
人才啊!光會坐山觀虎鬥不算啥,隻知道趁機占便宜也不高明。隻有孫承宗的辦法才屬於治標又治本,算是看透了三方爭奪遼東的本質。
在沒有哪一方能完全碾壓另兩方之前,最好保持三方爭鬥狀態,千萬不能變成兩方對壘。如果趁機出兵背刺北虜,最終受益的不是大明而是建虜。
他們肯定會先不急著西進,而是向北去征服被打殘的遼東蒙古各部,整合好之後再向大明發起進攻。到時候就不是三國殺了,而是是大明以一敵二。
山海關依靠地理優勢擋住西進的建虜問題不大,卻很難擋住從北邊下來的蒙古騎兵。整個永平府、順天府、延慶州北麵的幾百裡長城都會成為戰場,朝廷必須派重兵看守,耗費一點不比維持遼東鎮小。
讓這麼有全局戰略眼光的帥才窩在兵部辦公室裡整日喝茶看公文走流程,簡直就是暴殄天物,好鋼必須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