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看得懂看不懂的選擇中,最終,經過慎重考慮,荒合裁斷選擇了等離子能源作為地球下一階段的能量來源。
這種能源對於地球來說,可謂一直存在,唾手可得,因為太陽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強大的等離子體源,它在核聚變過程中產生了高溫等離子體,這種等離子體釋放出持續而巨大的能量,可惜,長久以來,地球人都隻能乾看著,苦於沒有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術。
在從中樞兌換到完整的知識體係後,一場能源革命正式開始。
等離子能量采集裝置率先出現,這種裝置的表麵覆蓋著納米等離子反應層,這種納米結構能夠高效捕獲太陽輻射中的等離子能量,再通過內部的磁場聚焦器,將捕獲到的等離子能量集中到收集器中心的轉換單元,使用量子技術將能量轉化為電能或其他形式的可用能源。
最終,通過超高密度能量儲存晶體蓄能,或者利用微波、光束、磁場和能量共振進行遠程傳輸。
因為形狀的原因,這種裝置也被稱為大海葵。
在經過一係列的安全測試之後,大海葵順利進入量產,也意味著原有能源體係被快速替代。
大量火電站、核電廠、水電站被拆除,石油、煤炭、天然氣的挖掘工作被叫停。
天庭對能源更替展現出極大的魄力,幾乎是迫不及待的將整個地球拽入了新的能源時代。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和星球級防禦體係建設息息相關。
天庭的在選擇等離子體能源的同時,就做了更為宏偉的規劃。
那就是在地球的外表層,建立一個等離子防護罩。
這個罩子不僅可以用來收集能量,還可以作為地球的防禦係統,通過控製等離子體,形成一種類似於能量屏障的防護屏障,用於抵禦宇宙輻射、小行星撞擊和可能出現的外星文明進攻。
天庭將其稱為,天穹之幕。
與之同步的,是對通信網絡技術的革新。
一種叫量子脈動的超級量子網絡,悄沒聲息地在天庭的科研院中誕生了。
這種利用量子糾纏技術,將信息以超高速的量子脈衝形式傳輸,實現無延遲通訊的技術,可以在地球任何一個角落的任何一台接收載體上建立節點,使得整個地球都被覆蓋在這個高度安全、高效的量子通訊網絡之中。
量子脈動一經推出,立馬受到了所有人的推崇,因為它實在是太快了,太安全了,兼容性太高了。
由於量子網絡中的信息傳輸是“隱形”的,加上量子加密技術,讓人們再也不用為個人隱私被輕易竊取而擔心。
另外,就是人工智能、生物醫學。
為什麼最後說,為什麼著重提。
是因為這兩個領域的飛速進化,仿佛地球人類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產生了一係列意想不到的結果。
有好,也有壞。
好的,是解決大量生產生活問題,也讓普通人類的壽命提升不少。
壞的,是道德倫理和心理生態的變化,甚至直接導致地球社會的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