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司,總會有不同類型的人存在,有能力低下的,有裝傻充愣的,有精明偷懶的,有趾高氣昂的,有唯唯諾諾的,有阿諛奉承的,如果你是公司董事長,你會怎麼辦?
對,你隻需要結果。
隻要結果按照自己的意願走,什麼樣的人你都能接受,哪怕他不聽話。
放大到整個地球,也是如此,即便人類社會中出現了各種不同聲音,不同派係,隻要沒鬨事,天庭當然容得下所有人。
何況,自從上一次原點試煉開始,地球人一次又一次的經曆著認知上的顛覆和生活模式的聚變,短短數年時間,不溫不火緩速前行的地球文明,相當於直接被人踹飛向前。
沒有極強的適應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確實容易走向極端。
荒合裁斷和年輕的天庭政權當然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同時,也看到了一些政策和法令的不足和隱患。
每一次變革的背後,都會留下一係列問題。
一些是現實問題,比如大量失業人口,老舊的城市規劃無法滿足現有需求,原有經濟體係幾近崩塌,貨幣政策與市場經濟無法匹配,高科技產品容易轉化為武器等等等等
一些是倫理問題,比如仿生機器人的作用,人們無法找到自己的價值,無法適應變化所滋生的排斥心態,過度沉迷於量子脈動,階級平權後反而沒有了進取動力......
地球,就像一輛在高速上瘋狂加速的房車。
無法停止,同時也是一地雞毛,破碎不堪。
無論對天庭,還是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
當時的地球,既要麵對來自外星文明融入的壓力,又要保證地球有一定競爭力和自保能力,還要去了解和理解星際秩序,更要協調好內部的矛盾,建立出一套可以持續發展的人類秩序。
說實話,劉囂在聽到這裡的時候,整個腦袋都是嗡嗡的。
要不是自己是個勞什子的裁斷長,擁有這個星球最高權位,他是真的不想知道那段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反正,現在的地球看上去挺好的。
至少眼前的成都還不錯。
那麼,天庭究竟是如何用短短數年解決了這些問題的呢?
都說欲攘外必先安內,隻有重塑人類的生活和秩序,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於當時的社會來說,最核心的矛盾,是智能機械取代了絕大部分人類的工作。
照理說,工作都讓機器做了,人類的生活應該更加美好才對,但絕大多數人,一旦閒下來,就會喪失鬥誌,擺爛躺平,然後無事生非。
哪怕地球可以一直養活這些閒人,甚至讓他們生活優越,直到壽終正寢,但長此以往,整個種族就會墮落下去。
於是,天庭沒有實行全民福利製,而是開啟了拓荒計劃。
地球上未被開發的土地約占所有陸地的27%,也就是四千多萬平方公裡,將他平均分配給十億人,每人能分到十畝地,這十畝地,就是原始資本。
而人們也不用真的去蠻荒之地,而是利用量子脈動操作機械進行勞作。
具體如何使用這些土地,每個人可以自由選擇,但選項是被天庭限定死的,主要是種植和養殖兩類。
簡單聽上去,拓荒計劃並沒有什麼特彆,反正劉囂自認為毫無新意。
不過,它確實讓那麼從傳統行業中被智能機械淘汰下來的人有事可做,特彆是一些中老年人。
接下來,便是對海洋下手了。
海空城的概念,首次被智略司提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