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來,其實沐夜也是有成為一線城市的潛質的,但迫於沐夜山體和這些龐然大物一比,還是小了太多,這限製了人口的增長,而且一個居無定所的城市,對周圍資源的控製力太弱,也不適合城市發展,連一個沐夜礦脈都需要構建一條獨立的靈能結構,這成本,簡直了。
這次,劉囂連朱雀城都沒進,因為通向避風城的遊離門就在旁邊的蘑菇島嶼上,沿著水道走,轉眼就到了。
何為水道,就是走上去如記憶棉墊一般感覺的道路,應該是水源能技產生的效果。表麵上看去和海水沒差彆,但腳踩上去卻隻有微微的塌陷感,而且壓迫在水道上的重量越大,水道就會變得越堅硬。
這座城市中,必定還有更為奇幻的物件,這古怪的蘑菇是什麼品種,那些從海都浮出的泡泡是怎麼回事,這片海中又隱藏著什麼秘密,這裡的人類會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這一次,是無法找到答案了。
或許,自己還會再來這裡吧。
這麼想著,劉囂最後望了一眼宏偉威嚴的朱雀城,然後,踏入了遊離門。
.......
空虛,寂寞,絕望
混沌虛空,無儘的黑
連接著朱雀與避風的靈能結構內,劉囂如一座人型雕像,一動不動,保持著進入波紋時的行走姿態。
城市之間構建的靈能結構,與赫茲搭建的臨時結構不同,一切物體在進入結構後便被徹底禁
錮住,像是被一層看不見摸不著的黏膜死死困住,這是空間封印術與秩序信仰結合的產物,為的就是不讓人從內部破壞結構本身。
另外的不同點,則是結構的構築方式,赫茲之前的靈能結構是球形的,然後沿著靈能道標在混沌虛空中移動,但連接城市之間的公用結構,更是一條圓柱形的隧道,也難怪收費高了,要構建這樣一條靈能結構,需要耗費封印師的精力、時間和靈能絕對多到嚇人。
身體動不了,隻能閉目沉思。
下一站,就是目的地避風城。
說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
劉囂可不是那種不管不顧,勇於接受任何挑戰和危險的人,如果有可能的話,他絕對不會選擇去往一個明顯存在風險的地方,更不會將自己置於不可控的境地。
若一個人,連基本的防微杜漸都做不到,那要麼就是這個人蠢,要麼就是他知道自己是主角,死不了。因為劇情需要嘛,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劉囂對嘗試風險的定義,也很矛盾,一方麵,他會儘自己所能讓這樣的情況不要因為自己的某些選擇而發生,另一方麵,如果不體驗所謂的風險,又如何拓展自己的認知和對風險的理解。
用那句話說,我不惹事,也不怕事,但不怕的前提,是我有不怕的能力和資本。
在地球,無論是社會人,還是大學中的老師,總會用過來人的口吻提出一個詞,叫舒適區,說什麼待在舒適區就無法進步,就無法成功。
嗬嗬,劉囂雖然懂得不多,但也知道能說出這樣話的人,多半就是躲在舒適區不肯出來的。
為什麼?
你一個大學的老師,為什麼不進社會?還不是覺得外麵工作壓力大,還是學校裡待遇好,工作穩定嗎,有本事你去體驗一下自己舒適區外的工作?
你一個企業領導,有這閒工夫難道不是該把績效考核機製完善好,人才培養體係建好嗎?和下屬聊什麼舒適區。
所謂的成功學,所謂的996,還不都是資本壓榨社會人的手段罷了。
真正的成功人士,有幾個真是靠個人奮鬥出來的?不靠祖輩?不靠人脈?不靠一次偶然的機會?不靠有一幫被他們利用的兄弟幫忙?
切~
不屑一顧。
但有一點,劉囂是認可的,那就是在麵對即將到來的機會或挑戰之前,做好一切準備。
有備案,有應對,有退路,有手段。
隻有這樣,才能置於不敗的境地。
睜開眼,視線的儘頭,一處光點正急速放大。
那是來自避風城的光芒,也是送死區迎接他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