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溪邊有些涼,康熙將薄夾棉深青褂子披在萬柳肩上,幫著她穿好後,才牽著她的手慢慢走動。
萬柳細細說了十二的事,康熙聽得眉心緊蹙,銳利地道:“是漢人,還看不起十二?”
“哪有看不起,你就不允許世外高人出現,人人都得一頭往富貴場中紮下去?漢人又怎麼了,滿漢一家,要都是滿人之間通婚,以後一家子都得是親戚,生出一窩蠢蛋來。”
康熙見萬柳慍怒,忙笑了起來,說道:“你哪裡聽來的閒話,表親成親的多了去,生出來的孩子不照樣好好的?我又沒說不允許,隻是對方總得先了解過女方家底,哪能隨隨便便娶進來。”
萬柳堅持道:“你還彆真不相信,這樣吧,你讓人去收集數字,看表親之間成親,生出來的孩子有多少不正常。好好的肯定有,若是不好的占比過高,那絕對有問題。”
康熙沉吟半晌,他已經習慣了萬柳在正事上,絕不會信口開河,隻會拿出具體數字證據來,讓人無話可說。
他笑著點點頭道:“好,都依你,這也不是什麼大事,要是能糾正過來,倒也是一件大功德。”
萬柳心下滿意,這才繼續說道:“我也不會隨隨便便讓十二娶一個兒媳婦進門,這天下就沒你不知道的事與人,你去查一下不就知道了。”
康熙說道:“這還差不多,我馬上讓人去查,不過先說好了,要是姓王的家風人品不好,我可不會答應。”
萬柳白了他一眼,說道:“你先去查了再說吧,再說你選的那些人家,有幾家又經得起仔細查,誰家沒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
康熙一時無語,朝堂上的事情讓他每天都心力交瘁,他高高在上,下麵的人會做小動作糊弄人。他有時候不知道,有時候看得很清楚,卻裝作什麼都沒有看見。
十二能娶一個身家清白,遠離這些是非人家的福晉,他也樂見其成。
至於滿漢關係,現在不比以前,大清江山穩定,漢人士人已經不少,朝堂上的漢人官員已經占了大多數。
滿人進關已久,八旗子弟被養得快廢了,卻仍不思進取。不管科舉考學,還是為官當政的能力,已遠不能與漢人相比。
滿漢尚書的設置,他想著變一變。十二的親事許多人盯著,這次恰好也是一個表明他態度的好時機。
康熙心中想法與萬柳不一樣,他也很快就將王老太爺的祖宗八代查得清清楚楚。
王老太爺是王陽明的旁支後人,一直耕讀傳家。在鄉裡辦了私塾教蒙童讀書習字,樂善好施,家風極好,百姓都交相稱讚。
萬柳見十二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般,實在不忍心看下去,終於拉著康熙,換上便裝出了宮。
王老太爺借住在友人的宅子裡,每天早上起來會出門去逛一逛,先在鳥市上溜一圈,然後學著京城的百姓,蹲在街邊就著焦圈喝一碗豆汁兒。
吃飽喝足之後,再去古玩鋪子淘些便宜的寶貝,下午的時候,友人會上門來拜訪,與他一起弈棋吃茶吃酒,品古玩字畫。
王舲實在受不了豆汁兒的氣味,隻去過一次就不肯再去。王老太爺見她提不起精神,任由她自己安靜呆著。
他也不去勸,上次她與十二談過之後,就如實告訴了他當時所談之事。
王老太爺當然不滿意十二,朝堂上廢太子複立太子的事情,都昭告了天下,無人不知。
雖然內裡細節尋常人難以得知,但他至少可以肯定,這裡麵的水深得很,尋常人萬萬不能沾身。王家安守本分多年,實在沒必要去攀這些燙手的富貴榮華。
王舲起床洗漱之後,王老太爺已經出了門。她吃過早飯,看了一會書,見王老太爺手上提著個鳥籠樂嗬嗬走了進來,然後將鳥籠掛在廊簷下,拿著小米逗著翠鳥鳴叫。
鳥兒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伴隨著王老太爺的笑聲,院子裡一團熱鬨。
王舲卻無端覺著寂寞,她怔怔望著院子枝頭上掛著紅彤彤的柿子,天氣漸冷,柿子上麵已經起了一層白霜。太陽出來照在上麵,紅中覆上雪白,看上去美得絢爛奪目。
京城是她第一次來,氣候乾燥又寒冷,她其實有些不大習慣。如王老太爺所說,齊大非偶,真嫁給十二,她能一直背井離鄉,獨自生活在陌生的地方嗎?
何況,自從船上一彆,她就從未再見到十二,好似他如一場夢,醒了就消失得無影蹤。
門被咚咚被叩響,然後響起了輕微整齊的腳步聲。王舲心頭一震,順著窗戶望出去,見庭院裡已經走進來幾個人,恭敬而沉默守在了兩邊。
隨即,一個身著深青常袍的清瘦男人走了進來,他步伐穩健,神色尋常甚至可以說是溫和,卻看上去不怒自威,貴氣逼人。
與他並行的中年婦人,身著半舊的常袍褂襴,周身上下無一絲飾物,隻烏發隨意挽在腦後,拿了一根綠得耀眼的碧玉簪固定住。
她肌膚比柿子上的霜還要白皙,容顏秀麗,眉眼帶笑,五官與十二有幾成相似,她不由得覺著觀之可親。
興許是陽光太亮,她美眸微眯,眼中光影閃動,隻這一眼,令王舲莫名心顫。
她知道是自己造次,也大致猜出眼前兩人是誰。死死握住手裡的書本,想站起來,卻雙腿發軟,怎麼都動彈不得。
王老太爺也見到了來人,他臉色大變,手上握著小米楞在那裡,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見人已經走到了麵前,才想起要下跪請安。
康熙臉上浮起了笑意,大步走上前,親手扶起王老太爺,說道:“王老先生不必多禮,我們老兩口為了犬子不請自來,還得請老先生見諒。外麵冷,我們去屋裡仔細說說......”
作者有話要說:拜托大家看看另一本連載《寒門科舉之路》,歡迎大家踴躍提意見,不知道哪裡有問題,頭禿中,鞠躬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