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作為科舉題目始於唐朝,唐宋時期的試詩稱為唐律,一般用四韻、六韻,很少用八韻。
到了大周,鄉試和會試科舉試貼詩一般都是五言八韻,但是童試是五言六韻,並且限用官韻,用的全是仄起格。
試帖詩的命題一般是擷取前人詩中的一句,或擇取一個典故、一個成語。
這就要求考生需得知道題目的出處,方才可以駕輕就熟地按照韻腳進行作詩。
柳禾風在作詩上算不得厲害,畢竟前世並沒有這麼嚴苛的詩文訓練,加之她實在算不得什麼詩文大家,所作詩文也隻能稱上一句尚可。
她看向了這次的試貼詩題目,“魚戲蓮葉西”得“魚”字五言六韻。
由於平日涉獵也算廣,柳禾風便一下子判斷出這個題目出自漢樂府《江南》詩中的一句。
原詩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知了出處,便已經心中有了思路,雖然作出來的詩還是匠氣,卻也算是合格的試貼詩。
待到柳禾風在稿紙上作答完後,便開始仔細將答案抄到考卷上,直到上麵的墨跡乾了,才敢整理考卷。
日頭漸漸西去,柳禾風也已經完成作答,並將試卷檢查了一遍。
不斷有考生上前交卷,她觀望了一會,便也上前交了考卷。
結束了縣試的第一場考試,由於沒有過夜,柳禾風此刻還算得上是精神抖擻。
回到寓館中休息了片刻,便開始了下一場考試的準備。
第二場四書文便隻有一篇了,但是還多了一篇性理論或孝經論,還得默寫“聖諭廣訓”約百字。
今日到了考場,柳禾風明顯能覺察出來人少了不少。
因著縣試是每一場考試都隔著數日舉行一次,隻有通過前一場考試才能接著進行下一場。
有了第一場的經驗,柳禾風第二場便輕鬆熟練地多,比第一場提前了半個時辰便交卷了。
後麵的第四場和第五場是連考,主要的考試內容是經文、詩賦和駢文。
七年苦讀,柳禾風的基礎極為紮實,是以這幾場考試下來,作答過程可以說是行雲流水、一氣嗬成。
這場縣試斷斷續續也算是考了將近一個月才算是四場全部結束。
等到最後一場交了卷子出了考場,柳禾風遠遠的便看見了站在臨時搭建的棚子處等著自己的楊荷花,她立馬揮手示意。
見到柳禾風出來了,楊荷花立馬迎了上去,問道:“風哥兒這幾日覺著如何啊!”
柳禾風抬手打了個哈欠,才回答道:“還好,娘,咱們先回寓館休息吧,這幾日實在是有些疲憊了。”
見柳禾風滿眼的疲憊,楊荷花便也不再多問了,隻叫了一輛車帶著她回了寓館。
兩人休息了一日,卻也沒有趕著回揚州城,因為沒有幾日便要放榜了,若是考完便會,還得折騰回來看榜單,不如便在縣城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