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風口浪尖有人頂(2 / 2)

不管怎樣,路子就這麼定了,潘寶山繼續搞他的項目。

眼下,最上緊的是地膜花生的事。

八月底九月初,陽光熾烈,地膜花生已經成熟。

這幾天潘寶山帶著付廣波和老王一直在下麵轉悠,村村都到,看著起刨的花生顆多粒滿,不由得樂上心來,“老王,看來增產確實不用擔心了,你估摸一下,增產幅度是多少。”

“保守一點說,應該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老王說得很實在。

“王站長你也太保守了,我看平均增產能達到百分之三十。”伏廣波說,“有些地塊的畝產增值甚至能超過百分之五十。”

“其實就我來看,隻要增產就行。”潘寶山喜不自禁,“過幾天統計一下,看具體效果如何,除去成本後到底能賺多少。假如還可以的話要開個會,下一步繼續推廣地膜種植。”

時間過得很快,四五天光景,各村產量統計報表就統計了上來,一計算,平均增產果真是達到了百分之三十。刨除成本,收益還是很明顯的。

開會!

各村村支書、村委會主任,還有科技助農小分隊成員都被召集起來。

潘寶山在會上重點通報了今年地膜春花生的增產和收益情況,給予了充分肯定。然後就有了新指示,下麵馬上

要秋收秋種,地膜種植要進一步擴大。

範少華會上提問,說農作物用地膜肯長,他們村搞的養殖能不能用?

潘寶山想都沒想說能用,“地膜的主要作用不就是保溫嘛,你們搞的養殖用也合適。很明顯的例子,冬天裡豬就不愛長,但如果用塑料大棚把豬圈的溫度提上去,照樣呼呼地長膘!”

“那行,回去我就安排!”範少華笑嗬嗬地說,“咋著也得試試,要不看著斜溝村的大棚蔬菜搞得紅紅火火,心裡都癢癢,我也搞個大棚豬、大棚鴨啥的!”

大夥一陣哄笑,但這不隻是譏諷湊熱鬨,他們心裡都有個念頭:得好好乾,有奔頭。

潘寶山聽得出來笑中無奸意,抬手壓了壓說,“怎麼說這都是件喜事,大家配合得也好,值得慶賀,按照我的意思該好好請大家坐下來喝上幾杯,可是那樣影響太壞,老百姓會暗地裡戳點我們,所以還是算了。但是,表示還是要有的,今天凡是到場的,每人一個高檔保溫杯,那幾個抱著要大喝一場的,也就彆再惦記酒的事了。”

話音還沒落儘,大家夥又哄笑起來,這次是完全的笑鬨,快活得很。

會開完了,潘寶山有點意氣風發,想想上任後的第一炮打得如此響亮,多好的兆頭。下麵的人也都對他豎大拇指,說他了不起,一上來就這麼有起色,往後肯定是大路堂堂亮。

馬蹋軟地易失蹄,人聽甜言易入迷。潘寶山知道得意忘形會栽跟頭,所以警惕性始終保持著,並沒有過於自得,他很快就有了新想法,繼續抓工作。

根據了解,每年九月到十一月間,是傳統蔬菜淡季,也就是所謂的“秋淡”,以往這個時候老百姓都閒了。這個時候完全可以打個時間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