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陪酒人選(1 / 2)

[]

時值春耕,田野中一派繁忙景象。

春花生、黃豆還有一些時令小菜開始下種,莊稼地和菜園子裡都有村民忙碌的身影。

濃鬱的鄉村生活氣息讓汪凡很興奮,“潘鄉長,農村真是片大好天地。”

“汪記者你說得沒錯,不過其中艱辛也可想而知。”潘寶山指了指大片的麥苗地,“雖然前期做了很多準備,但老天太不給麵子,今年的旱情還是很嚴重。我們心裡頭很著急,如果旱情得不到及時緩解,將嚴重影響到豐產豐收。”

“傳統農業還是難以擺脫靠天吃飯的影響,所以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新型農業。”汪凡說,“不過基本糧食生產還是要有保證的,以後的發展趨勢必將是大田集中,那樣在抵禦自然災害上要更容易采取防救措施。”

“汪記者果然是站得高看得遠,對農村和農業形勢吃得透。”潘寶山拍了句馬屁。

“潘鄉長你把我推到那個高度,可是要讓我跌跟頭的。”汪凡笑笑說,“我想潘鄉長在這方麵應該有更深的認識。”

“待在基層眼界打不開,哪有什麼認識。”潘寶山說,“看得也不長遠,有時隻注重眼前利益,就像發展經濟作物,盲目發展也許不是件好事。”

“穩糧擴經嘛,這是最基本的路子。”汪凡笑道,“好像我們市裡一般提倡的是七比三。”

“嗯,我覺得步子還可以大一點,糧經比例六比四會更好一些,有的地方甚至已經達到了對半分的程度,事實證明也是不錯的。”潘寶山道,“那也是可以借鑒的。”

“潘鄉長,這些隻是閒談,我們還是趕緊切入正題,去看看大棚蔬菜吧。”汪凡笑了笑。

“好好。”潘寶山叫上伏廣波和老王,有些情況他們更了解,介紹起來會更詳備。

一行人來到魯成升家的西紅柿溫室大棚前,占地一畝半的大棚建得有模有樣。

魯成升笑嗬嗬地把汪凡請進大棚,指著大片紅彤彤的西紅柿說:“兩個星期前西紅柿開始掛果,現在馬上成熟,再過幾天就可以上市!”

“批發價格能達到多少?”汪凡問。

“一塊往上!”魯成升咧著嘴說,“就這一季,收入就能達到兩萬!”

“他是村支書,也是果蔬專業合作社社長,很能乾,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潘寶山向汪凡介紹,“村裡現在都以他為標杆,蔬菜大棚呼啦啦地猛上。”

“這都靠鄉裡支持,尤其是潘鄉長,他是策劃創始人,要不哪能這麼紅火!”魯成升不忘給潘寶山臉上添光。

“魯**就彆吹捧我了,都是大家的功勞。”潘寶山指指伏廣波和老王,對汪凡說道:“農技中心的伏主任和農經站王站長可是出了大力,他們做了大量工作,把蔬菜種植新技術和新成果送到了菜農地頭,在育苗移栽、有機肥混合發酵方麵進行了積極推廣和引導,還為菜農解決了大量的缺失信息難題。”

“眾人劃槳開大船嘛,你們夾林設施大棚蔬菜項目的成功說明了這一點,當然了,更離不開像潘鄉長這樣的領導。”汪凡邊說邊記,“潘鄉長,來的路上你說過,下一步將要做大設施大棚蔬菜項目,建成規模化的設施蔬菜基地,在做法上有沒有什麼打算?”

“靠自身力量來發展是不夠的,我們準備引進投資商共建設施蔬菜基地,在共贏的基礎上實現農民增收。”潘寶山滿懷信心地說,“相信這小小的蔬菜,完全可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