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類種植這個產業發展潛力很大,但首要的一個問題是要從產品質量入手。”徐光放滿意地看著大片蘑菇房道,“有質量才有穩固的市場,這是大家都明白的,當然,同時也要注重打出自己品牌來。”
“徐市長,公司正是以質量求發展為主旨,一開始就製定了《無公害食用菌生產規程》,從生產環境、生產流程、成品銷售等各個環節加強管理,確保質量上乘。另外在市農業局的指導幫助下,已成功申請無公害產品認證,下一步將朝省無公害蘑菇生產基地目標努力。”鄧如美道,“在品種推廣上,公司采取多頭並進的模式,但有個共同品牌,就是徐市長賜字的‘七仙姑’。”
說到這裡,算是回到了正題。潘寶山不由地暗暗對鄧如美豎起大拇指,時間把握和話題切入準確、自然。
“徐市長,既然提到‘七仙姑’了,現在就過去進行個簡單儀式?”潘寶山上前半步說。
徐光放點點頭。
很快,在鞭炮聲和鼓掌聲中,徐光放揭開了牌匾。
到此就夠了,歐曉翔對祁宏益說,徐光放下午還有個活動,要抓緊點時間。
祁宏益一聽忙對潘寶山道,“潘局長抓點緊,把生態觀光農業的項目向徐市長彙報一下!”
潘寶山立刻說就看三個點,時間不會長。
第一站是大陡嶺村的金銀花種植。
現在
已經是第三期采摘,抬眼望去漫坡遍野的金銀花美不勝收,碧綠的株葉和泛白而黃的條狀花瓣分層鋪開,中間又點綴頭頂紅或藍色頭巾的采摘村婦,呈現在眼前的一切宛如巨幅油墨。
“金銀花種植基地已經初顯輻射效應,帶動周邊百餘人就業,實現了他們家門口打工的願望,一年三期采摘就可收入過萬。”潘寶山道,“種植戶的獲利更是可觀,產品全由健達藥業公司穩價回收,很有保障。”
“這樣的基地好!”徐光放稱讚道,“環境和經濟雙重效應兼具,這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傳統農業要向生態農業轉變。”
“是的徐市長,我們已經從中總結出了經驗,今年又跟健達藥業公司合作,開辟了一個綜合中藥基地,等會就過去。”潘寶山不想逗留太多時間,有些東西就是看不足才覺得好。
去綜合中藥基地,正好路過特色山坡林果種植區域。
特色山坡林果種植項目在王三奎的賣力推進下,效果顯著。遠遠望去,大片林果層疊有秩,已是十月季節,有些果葉已開始泛黃。但因為之前有安排,些許已經掛果的果樹被保護起來,果實一直留著。黃梨、紅桃、黃蘋果各色不一,分布其間煞是好看。
“大陡嶺村乾部組織乾群近百人,奮戰近半年時間,修建了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