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真理。”譚進文道,“不管怎樣,個人努力還是不能被抹殺的。”
“在時代的大潮中,個人僅是滄海一粟。”潘寶山搖頭慨歎,“很多時候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啊。”
“你就彆感歎了。”譚進文聽後脖子一仰,靠在坐背上笑道:“先閉目養養神吧,中午多喝點,畢曉禹可是下本錢了,準備的酒都是十五年陳以上的。”
“其實幫畢曉禹的小舅子搞那個影視公司,都是舉手之勞的事,他這麼重視我還不太好意思。”潘寶山笑道,“不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這樣,心意最重要。”
“仔細處一處,你會發現畢曉禹那人還是很夠意思的。”譚進文道,“做事很上路,甚至還有點江湖味,可交。”
譚進文的對畢曉禹的評價,很快就得到了印證。
就在潘寶山和譚進文來到雙臨飯店後沒多會,蘇連勝也就趕了過來,把潘寶山的手機交到他手中。
潘寶山接過來看了下,有個未接電話,顯示是寧川平的。前不久他帶隊去友同市采風時,和寧川平相互留過號碼。
出於禮貌,潘寶山立刻回了過去,說手機剛才沒帶在身上。
寧川平接到電話後並不繞圈子,聽完潘寶山的解釋就問他現在方不方便談點事。潘寶山一聽就知道非同尋常,
忙說方便,然後就進了包間內的衛生間。
“今天下午你最好不要去單位,可能會有突發情況。”寧川平開門見山,“前不久你搞的那個‘沿海行’大型采訪活動,到鬆陽的時候不是說要從友同市割一片海域過去嘛,現在事情有點大發了。”
“哦,寧市長,你們那邊反應比較激烈?”潘寶山驚了一下。
“有人作祟,激烈的程度超乎想象,一大早就開始籌劃了,現在正行動。”寧川平道,“一大批漁民正乘車趕往你們廣電局,可能要**,而且目標就對準備你。”
“有組織的?”潘寶山心跳加速,“多少人?”
“肯定有組織,據說一共二十多人。”寧川平道,“其實人多少無所謂,關鍵是看影響大小,他們這一去背後是有故事的。”
“有人操縱?”潘寶山深深地吸了口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