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初識伯邑考(1 / 2)

極樂輪回 詭話連天 5779 字 5個月前

村莊不大,人口也不多,偶有零星數人在路上穿梭,兩人找了個看上去麵相頗為和善的老漢問路,憑著兩人著相落魄,還拄著木棍,衣衫襤褸,想必是能博取些同情心的,至少能夠讓對方放下戒備心吧。

“大爺,你好,請問這是什麼地方?”浪七沙啞地問道。

老漢聞言抬頭,見兩人形象落魄,心中頓生憐憫之心,順手遞過一張長凳,還客氣地倒了兩碗水,兩人也是回禮道謝後坐了下來。

見兩倒也知書達禮,老漢問道:“這裡十裡街村,兩位這是……”

浪七連忙解釋,倆人是兄妹,祖上避世隱居山間,前段時間突發蛇患,族人被迫下山避難,可中途突遇猛獸侵襲,驚到各自分散,兄妹倆也是被嚇的隻道一直朝前跑去,也不曾辯彆方向,直到見此處有人家,便上前詢問。

這一番“誠懇”的套路,聽的老漢連連歎息,一邊埋怨著世道艱辛,一邊好心給了兩人一點吃食,兩人卻是婉言相拒,隻推是常居山間,能得些野味,並不曾饑餓。

事實上是他們在山上便觀察過這個村子,無論是從房舍上,還是衣著,這都顯然是個窮村莊,這個時代的食物來之不易,老漢好心的這點食物可能是人家幾天的糧食,兩個青壯男女怎麼還好意思收下。

老漢見久推不下,心兩人更是心存好感,所謂人老了,話就多,加之兩人彬彬有禮,老漢也是打開了話匣子,在浪七有意無意的引導下,得到了很多信息。

早年前,十裡街村非常富裕,因離朝歌近,又是交通要塞,人來人往,有十裡富街之美名,故名十裡街村,後紂王常年征伐,每每出征,路過此處,便以戰爭為由征用財物,久而久之便落敗至此。

當浪七問到最關心的如今是什麼年份時,老漢卻陷入了沉思,倒不是他不願說,而是他說不準確,在這個消息閉塞的年代,時間觀念本就不強,誰還去記這些東西,不過卻清楚記得今年應是二十八祀。

二十八祀?

這可是商周時期最重要的日子,是商周時期對先王先公的一種祭祀,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的一種祭祀活動,而祭祀對那個時代的人來說,就如同衣食吃行一樣不可或缺,所以能清楚記得祭祀時間非常正常。

回西歧的時間節點,加上二十八祀這個時間點,浪七仔細的推算了一下,這一年應該是伯邑考入朝歌進貢贖罪的時間,再看了一下外麵的天氣和溫度,估計也就在這段時間。

老人的話匣子一打開,就再也收不住,如果時間充裕,浪七倒是願意聽他說上一說,畢竟這個傳說的神仙世界著實精彩,可如今時間對他來說就是生命,容不得他有一分一秒的浪費,便借口說先族曾有族人散居朝歌,兄妹倆正趕去投靠。

老漢一番挽留無果後,熱情的送他們出了村子,還指點了朝歌方向。

雖失了功法和靈力,但在天泣時強化的身體素質還存在,體力和速度足以支撐他們跑上幾個馬拉鬆,便也顧不得欣賞一路異景,奔跑著往朝歌方向而去。

一路上倒還真遇到些看上去有些富貴的人,少不得順手牽羊一番,對於是否富貴倒是很好辯論,前世現代人一個個胡吃海喝,嚷著減肥,那是因為生活條件好,但在商周時期,物資匱乏,能不餓著就算不錯的經濟水平,所以長的胖就是一種富貴。

可憐了浪七兩人都是個瘦子,隻好在裡麵多穿些衣服,外麵看上去更加壯些。

所謂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有了富貴裝扮,守衛對他們的態度也就和彆人不一樣,看來這勢利眼在什麼時期都有。

雖是遙遠的神仙時期,可身為當時的核心大城市之一朝歌,自然是氣象不凡,人來人往,十分繁華,一點都看不出古代的落後,反倒體現了高度文明發達的東方世界強大。

為了儘快融入這個時代,兩人找個當地的守衛聊聊,借說自己從外地而來,打聽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大事。

浪七的問題看似十分寬泛,實則暗有所指。

回西歧的主角自然是姬昌,可此時的姬昌正囚於羑裡,這般貿然打聽,恐令人生疑,但同時,姬昌又是天下第一賢者,他的一舉一動都引人注目,就跟前世的明星一樣,若說是有什麼大事,姬昌的事跡是少不了的,根據姬昌的舉動還可以推算出伯邑考來朝歌的時間。

財物加富貴身份的雙重效果下,守衛們倒是知無不言,感歎都過了七年,姬昌還被囚羑裡城,大家都替他鳴不平,就因為姬昌此人頗具仁義盛名,上至官僚,下至庶民,皆對其尊敬有加。

浪七順著他的話聲稱自己對姬昌也是仰慕已久,最近聽說他兒子伯邑考近期要來朝歌納貢,便在此相侯拜訪,那守衛一聽都是姬昌的粉絲,十分熱情地招呼他在邊舍歇息。

落坐後白天問道:“七哥,我們隻確定這一年伯邑考會來朝歌,但並不能確定具體是那一天,如果是幾個月,那還不是個死?”

浪七神秘一笑:“你以為我問時間在確定伯邑考來朝歌的時間嗎?”

“那你是……”白天疑惑的看著浪七,他們不正是為了時間而來的嗎?

“我是在通過時間來確定這次事件的範圍。”浪七淡淡道,“從之前的時間節點黑洞,我推測每個黑洞對應的所有東西都不同,這一點從一級滲入變三級滲入足以說明,而時間上的確定隻是讓我更加明確這個事件內容,那就是——回西歧!”

“一旦這個得到確定,輪回的一切沒有必要存在的因素就被很容易被排除掉,比如多餘時間,換言之,如果伯邑考今天不來,我們便要多等一天,而這一天就是多餘時間,所以,我敢斷定,今天伯邑考必定入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