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敵此役兵力折損十之七八,隨那關一鳴逃走的,不過兩三千人,也不足為慮也。且,此子馭兵有術,雖是敗退,卻自有章法,真要將其拿下來,非是不能,然必會令我方將士再添死傷。唉,我等一路渡江,苦戰已久,侯爺,實需好好休整一番才是。”
曹元已知寧侯對關一鳴的惜才之心,但更怕寧侯被一時的勝利衝昏頭腦,自然又複上前勸道。
他這番話,一是說明了利弊,二是也提醒了寧侯,他們將士的現狀。
實際上,經此一役,他們雖是如願地打通了懷州的路,然,兵力折損,並不比關一鳴少。曹元對此,是心知肚明的。七萬多過江之兵,經他初略估算,至少已傷亡了接近四萬。這代價,不謂不大。要知道,畢竟是在己方總兵力如此占優的情況下,都沒能實現以小代價全殲敵軍的目標。這說明什麼,己方的戰力,確實有些不堪。
曹元在衝鋒陷陣之際,雖能勇往直前,一無所懼,然並不代表他是沒有頭腦,不能克製之人。
“唉,也罷,也罷。”
還算寧侯是個識相的,搖搖頭,歎歎氣,認可了曹元的意見。
於是,寧侯有驚無險地率軍入駐懷州。
這樣子,隨著朝廷援軍的到來,懷州一地,駐軍已達近二十餘萬,聲勢複又一振。
……
而這邊,在寧侯棄卒保帥之際,偌大的商都,在三麵急攻之下,沒守到兩日,便宣告城破。
英王桂雲錚在得知馬鬆戰死,寧侯遁走的消息後,更是立率大軍過江,入駐武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