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排兵布陣,桂雲錚後麵的用兵計劃,便赫然明朗了。
他自領中軍八萬,偕馬俊、秦天賜,從孟州發兵,左路,則分兵三萬與徐浪,命其從濟源出兵,右路,則交與宣豹,命其率兵三萬,由溫縣進軍。至於武陟那一路,則由韋武接手,由其自率大軍攻向懷州。
如此,四路大軍,兵鋒齊指懷州。
而同樣的,經過半個多月的修整,懷州城的大軍也算是緩過了氣。寧侯的殘兵、懷州將軍周元的兵再加上新來援的朝廷之兵,三方合而為一,臨時設立了陣前元帥。
元帥由寧侯自任,曹元、周元和新援的大將軍匡人傑,分彆各任副帥。
這個匡人傑,也不是個簡單的人。其人身形高大,與曹元無二,麵色甚黑,雙眸如電,年歲四十有餘,是靖王手下最得力的悍將之一。這一回,若不是商都被圍,中原戰事實在太過吃緊,靖王是絕不會派他前來的。
在靖王的計劃裡,匡人傑本該是他誘敵深入之計最好的執行者。一旦中原全部失陷,敵軍破了真定,直接威脅京師時,他是打算一方麵借京師固若京湯的防禦,先拖住敵軍,另一方麵,則悄然地遣匡人傑率奇兵,從大城山繞至敵軍背後,如此,便大有可能將敵軍大部殲滅,如此,他也有機會再度興師南下,收複失地。
而即便這計策不能完全實現,他也有充足的時間從京師撤離,往東入海。
匡人傑亦同曹元一般,不僅精通兵法,弓馬嫻熟,其武功亦十分高強,不遜江湖一流高手。加之其天生神力,雖已到中年,卻在軍中罕有敵手。
“敵分四路來攻,本侯卻隻有三位副帥,嗬嗬,計將安出?”
寧侯著實有些頭大,如今桂雲錚與韋武分四路來攻,各個來勢洶洶,似乎哪一路都不是軟柿子。
“侯爺,敵雖勢大,然總兵力與我等不相上下,且我等據城固守,他們若是久攻不下,不說會糧草不繼,那軍心,也定會為之疲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