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算是拋出問題,反將了武當諸俠一軍。
關於他在平王下麵混日子的情況,諸俠並不知曉。他們不過是憑著一腔俠義之心,憑著對英王桂雲錚和徐浪等的充分信任,才願意來當這個說客。他們亦知道前時平王對英王等人所行的手段,這樣老謀深算、不講信義的王爺,深為他們所不恥。
“大用,此話差矣!咱們講信義,也得看跟誰講,也得分大小啊!平王或待你不薄,然其身為坐鎮一方的藩王,眼見靖王謀逆而不發一言,於公於私,都有虧矣!這等淺顯的道理,你該明白。這樣的人,不值得你為他癡愚的守義啊!”
鬆風道長又開口說道,看著自己的徒兒,此時已無嚴厲之色。
“大用,師叔相信,隻要你想通此節,將士們必會擇善從之。”
鬆青道長也點點頭,目光中甚見熱切。
韋大用在幾人目光的注視下,終於緩緩地點了點頭。其實,要決此事,本也不難,隻是以他這樣一個素講信義之人,實在是不太容易,這心裡的交戰,都不知經過了多少回。
“隻要徐將軍能善待我麾下將士,大用願降。然,大用亦要與徐將軍約法三章,一,不得言而無信,行當年白起殺俘之事,二,荊門眾將士,暫各歸原統屬,暫勿行整編之事,三,此後兵發荊州,若破之,望勿害了王爺性命!”
韋大用語氣低沉,講出了自己的條件。
這些條件,無外乎還是對徐浪缺乏信任。第一條,怕被徐浪套路,降後殺之;第二條,怕被整編,將自家兵馬打散,這樣,便失去了控製權,也怕徐浪用力過猛,令手下將士軍心不穩;第三條,當然是深知荊門一破,荊州難保的道理,希望徐浪能網開一麵,不向平王秋後算賬,想保全平王的性命,以此也稍稍紓解自己的愧疚之心。
這要說呢,出塵道長等是無法做此決斷的。不過,憑著對英王桂雲錚和徐浪為人的信任,這“約法三章”還是得到了出塵道長的首肯。
“徐將軍光明磊落,虛懷若穀,這三章,師伯就替他應下了。這樣,大用,你且修書一封,遣使前去,表明自己的誠意。我等就暫寄於你帳下,靜候徐將軍的佳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