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順利攻破,徐浪的兵力得到了極大的補充,加上荊門和荊州的降兵,總兵力已達到了十萬多。
至此,應該說,英王桂雲錚的戰略構想,很順利地實現了第一步。
但這兵力雖是增多了,與之俱來的一係列問題,也讓徐浪有點頭疼。
此時,已不像當初在英王身邊的時候,有宿將王良、馬如虎兄弟、裴雲昭,或有老成持重的魯亦達,他手邊的可用之人,實在不是甚多。
軍士人數翻了兩倍,但素質是良莠不齊。長安兵四萬,那是個頂個的精兵強將,這不用他操心,有厲文忠節製,足矣。荊門兵,有韋大用平素帶著,軍紀嚴明,戰鬥力也還不弱。隻那四五萬的荊州兵,那就真有些拉稀了。
為此,他必須要用好韋大用和李子亮。
這一點上,徐浪是很聰明的,已被擢升為副將的韋大用也不蠢。
既已站了立場,他亦不是朝秦暮楚之人,自然做起事來事事儘心,不遺餘力。他本就是大將之才,這安民撫民、穩定軍心,實是小菜一碟。而整訓荊州降兵上,他是恩威並施,既顯菩薩心腸,也有霹靂手段。在一些初降的不守規矩的軍士,被砍了腦袋後,軍營的氣氛立時為之一變。
畢竟,吃下太多,還是需要好好消化的。如此,徐浪穩駐荊州,整飩武備,不意間,竟過了一月有餘。
而這段時間裡,徐浪下一步的軍事部署,也漸漸清晰。
“前日贛州將軍淩越來書,說是在長沙郡為平王世子所阻,兩軍鏖戰,僵持不下,欲請我兵發長沙,前後夾擊,以全大功。此亦本是英王初時與福王相議之策,隻因我等在此遷延月餘,方才有所耽擱。徐某昨日與韋將軍巡視各營,除新兵營尚槍刺之術未精、陣列不熟之外,其他各營皆士氣甚佳,足堪一戰。故,我意與韋將軍率五萬兵馬,從水路徑下嶽州,先破嶽州,再濟長沙郡。若是一路順利,當與淩將軍會師於長沙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