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薑泰“出堂”(2 / 2)

“北趙那算細作嗎?根本不算細作,北趙可是六部的盟領,本就有權在六部設監察機構。”

“說到底,如果不是***飛揚跋扈,曾經冒犯過北趙的使臣,北趙也不會對她加以警告。”

“***如此跋扈,不也是太後慣縱出的惡行麼?”

“通靈塔被焚毀,也許是就預示我大漢國發生了逆君篡位的悖亂,有違天理,太尊所封的皇後明明並非姚氏,如今姚氏為太後,文皇後卻屈為妃側!”

“真要說來,鎮原王的確是國巫歸天前選出的王儲。”

這些議論,眾人敢言,薑泰聽聞後也並沒有勃然大怒,他敢燒通靈塔,就預料到自己篡位的行為會被薑漠黨恃機抨擊,他其實也想借著這個機會,借助巫臣之口斷絕隱患,火燒通靈塔的目的,還不僅僅是為了“巧取”脂瑰。

可惜的是,一番算計,沒想到王瀛姝這麼個剛及笄的女流之輩竟然早有了防範,不僅沒有輕信衛夫人,而且還準備了一大匣子的假物,讓他根本找不到強取豪奪的借口,真正的脂瑰,卻務必是要得手的。

歲祈式結束之前,薑泰必須想到彌補之計,十拿九穩詐得脂瑰握於手中。

距離冥感結束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步出大祭堂之日,薑泰就務必要給出個說法,他究竟冥感到了什麼神預,怎麼解釋通靈塔被天火焚毀的災預,同時,要如何說服廣大的信眾打消憂懼,相信公布的說辭,薑泰當然不會告之於眾神元殿君的身份為偽替,可他也不會宣告殿君的身份絕非偽替,可全盤計劃的關鍵,就是要先得脂瑰掌握在手,才能逼脅得神元殿君配合。

這日,薑泰又召來衛夫人商量。

“如果脂瑰已在咱們手中,軒氏無法自證身份,隻能同意留在未央宮,我亦會宣之天下,殿君已將脂瑰遺失,因無法自證身份,故而大祭神宗帝陵的典禮隻能取消,然而,與東豫和議建交之事,關及臣民福祉,還當繼續。

如果軒氏,東豫皇帝非要質疑我朝,那麼我就將直接宣告軒氏為偽替,通靈塔被焚正是因東豫失信而起,軒氏的死活受控於我,我完全可以用處死軒氏及豫使為條件,說服北趙聯合另四部討伐東豫,東豫皇帝不可能不屈讓。”

薑泰商量大尚臣的詳細布署,其實原無必要一一告知衛夫人,可現在原本的計劃並沒有得到順利的推進,他才不得不細說“通靈塔被毀,雲靈珠卻得以幸保,實輒興建通靈塔的目的正是為了供奉雲靈珠,雲靈珠隻是被火煙熏得黯淡無光,卻隻要巫臣略施小術就能再見光明,愚眾無知,才會聽信冥感神預的說法。

當年國巫一直堅持著勿遷神廟神塔,文氏卻為了拘留國巫留在大京,繼續輔佐他的兒子,遊說薑雄鷹這老東西強令遷移神廟神塔,逼得國巫留京,巫臣及眾多巫官早已對文氏懷恨,遺憾的是國巫對薑雄鷹忠心不二,國巫在世時,巫臣他們才隻好屈從。

如今巫臣既然願意忠事於我,當然不忌將真相公之於眾,薑雄鷹強遷神廟神塔於此,才為悖逆神旨,通靈塔被焚,我所感受到的神意是,複建昆侖虛的神廟神塔,令巫臣將雲靈珠奉歸昆侖虛,有自願奉行的信眾,皆允奉行,當他們眼見雲靈珠被送還昆侖虛後,就恢複了光鑒,還有誰會質疑所謂的災預,其實是薑雄鷹導致!”

衛夫人感慨道“陛下這計劃,可謂兩全其美。”

“可現在,我們還並沒有謀得脂瑰在手。”

“現還有唯一的機會,就是逼得神元殿君不得不以脂瑰自證身份時,才能計取真正的脂瑰,隻是……左副使對妾身已經了提防,妾身也著實無計可施了。”

衛夫人無計可施,薑泰更加一籌莫展,而正在這個時候,卻有主動獻計之人。

這個人,就是姚太後。

“姚太後其實也不適合權場,這裡……”

寶光殿裡,瀛姝正與殿君閒聊,她差不多是趴在了憑幾上,卻抬起手臂,伸出手指,直點瞪著圓溜溜的黑眼珠的,泗水的一側腦門。

“這裡怎麼了?”泗水聽得正入迷,下意識問。

“被堵死了。”瀛姝笑道。

泗水……

行吧,得服氣,被左副使說腦子堵,那是左副使抬愛了,好歹被左副使認可腦子還在。

“妄自尊大的姚太後,卻還不曾將文太妃在未央宮的耳目擇清,就連她自己的心腹,實際早被文太妃籠絡了,這樣的人,現在就算不會再忠事文太妃,但又怎會放心把生死安危都交托在,被她瞞騙得團團轉的姚太後身上呢?另投明主才有出路。”

“那誰是明主呢?”泗水問。

“我啊。”瀛姝彎起兩道漂亮的眉毛,她從來不喜將眉毛刻意修得纖細,顯出高挑的眉弓來,可笑得得意之時,眉弓就自然彎出了輪廓。

“可左副使,分明就沒有和太後殿的宮人接觸過。”泗水不解。

殿君也忍不住點了點泗水的腦門“就彆多問了。”

“總之啊,姚太後不知不覺間,已經成了咱們手裡的傀儡,而且還會把皇後也卷進薑泰接下來就要發作的一場氣急敗壞的怒火,明日,就有好戲看了。”

第二天,是萬眾矚目的一天,這一天歲祈式就將開啟下一個儀程,也意味著歲祈式即將步入尾聲,這一天,在大祭堂冥感的國君會結束冥感,召見巫臣,巫臣會書下神旨,祭於昆侖神廟,卜得大吉之日後,舉行祭天儀典,公示神旨,一般來說當神旨送到昆侖神廟時,歲祈式就可以宣告結束了。

關於神旨,其實在信徒看來是“既定”之預,何時宣告,都已經無關於祈拜了。

可今年的歲祈式,變故風波實在太多,是北漢建國以來的殊例,除了神預之外,民眾們還關心著與北趙,與東豫兩國之間是戰是和,這種壓根和風調雨順並不相關的軍政之事,皇帝陛下已經結束了冥感,按理來說,就算暫時不公布神旨,也得給民眾一個說法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