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願餘生不再漂泊
方晟和趙虹玉的婚期定在了十二月二日。
雙方私底下已經商定好的,王氏替方晟保的媒。
方晟從小就是孤兒,沒有家族親屬,師門同宗多年前因為江湖恩怨早就冰消瓦解,如今除了阿青,就再無家屬親友。
趙喜文一家,對方晟非常滿意,年齡相差不大,長相方正硬朗,一身武藝既能傍身又能掙錢養家,人口簡單,離家又近,兩人成親後,虹玉能繼續在胡家幫忙,方晟簡直是不能再好的選擇。
老兩口恨不得立刻讓兩人完婚,才能放下心中的大石。
方晟正坐在廊簷下,專注而認真的削著手裡的木料。
這是一小塊小葉紫檀,他特意讓阿青,去魯木匠那裡尋來的。
他體內的毒,一年前已完全排除,手腳上的舊傷也好了五成,走路出力都已無礙,隻是相比鼎盛的時期,沒有那麼靈活有力。
但是,他已經非常知足了。
連章大夫都感歎,他中的毒是罕見霸道的種類,很少有人能完全排除,方晟的特例,讓他很感興趣,可他一遍遍的診脈,一次次的觀察,還是沒能弄清原因,隻能大歎,方晟的幸運。
章大夫都搞不清楚緣由,方晟自然也不會深究。
他隻肯定一點,並非他用內力排除的。
要是內力能排清毒素,當初他就不會弄得那般淒慘了。
不過,他在望林村待了三年,發現這個村子真有些奇特,特彆是胡家。
基本沒看見有人頭疼腦熱狀態不好的時候。
他們這些人剛來的時候,多是麵黃肌瘦,萎靡不振的狀態,到胡家生活不久,精神和身體狀態就一日好過一日。
他和阿青就不用說了。
楊秀才一家,在城隍廟裡居住的時候,也是三天兩頭的生病吃藥,楊秀才好不容易攢的錢銀,全都填進了湯藥費裡。
可是,自從來了望林村,他們一家三口,竟是從未因病請過大夫,前一個月請過一次大夫,卻是因為秀才娘子胃口不佳略有不適,診脈後才發現,原來懷了兩個多月的身孕。
楊秀才高興之餘,又擔心起他娘子的身體,秀才娘子從小就有心悸的毛病,第一次生阿雲的時候,就差點香消玉損,大夫曾說過,她不適宜再有身孕。
楊秀才特地帶了他娘子去鎮上的福安堂診脈,坐診的大夫卻說,秀才娘子心悸的問題好轉不少,小心休養,應該問題不大。
這三年的時間裡,楊秀才一家並未離開過望林村,秀才娘子也沒有特意為了心悸的毛病喝過湯藥,那麼,病是自己好的麼?
方晟卻是不信的,所以的事情都是有因才有果,這其間肯定是有原因的,隻是,他們不知道而已。
還有那淩顯祖孫三人,剛來的時候,都是瘦骨嶙峋,精神極差的樣子,淩老先生還有幾分精氣神撐著,那兩孩子卻有些呆滯木訥,想是在那等環境下,被打磨得失了生氣。
可如今,老先生每日精神矍鑠,給胡家男子上課時,聲音清亮,氣息穩定,一聽就能感受到他旺盛的精力。
男孩淩希和女孩潘雪蘭,都一改剛來時的畏縮膽怯,雙眸有神精力旺盛,舉止端莊行之有度。
改變之大,令人嘖舌。
不可否認,這其中,胡家的各種肉食起了比較重要的作用。
隔三差五的,不是鹿肉就是羊肉,各種骨頭湯不費柴似的天天熬製,他們這三家依附於胡家的兩旁,幾乎每天跟著吃肉喝湯。
更彆提,到了入冬時節,胡家開始醃製臘味,經常每天宰殺三四頭豬的分量,那些剩下的豬骨頭、豬下水、豬皮、豬板油,簡直多到堆成小山的程度。
分發到他們屋裡的自然也就多,吃到他們都有些談豬變色。
後來,胡家實在消耗不了那麼多,這才讓胡老太太在老宅門口支起個小攤,以低於集市的價格,便宜賣給村裡的村民。
總之,他們如今身體健壯,精神煥發,與胡家離不開關係。
隻不過,方晟覺得,除開胡家夥食好的原因,應該還有彆的什麼因素,才會使他們的身體一直朝好的方向改變。
可是,這因素,方晟一直沒有找到。
手中的如意發簪已漸漸有型,他內心被一股柔情所包圍。
趙虹玉的出現,讓他單調乏味的人生,有了彆樣的光彩。
溫潤如水的女人,一顰一笑都能讓他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第一次,他有了想要成家的念頭。
不在乎她的過往,更不在乎彆人的眼光,他隻知道,這個女人讓他有了家的感覺。
他願餘生不再漂泊,為了她停留這小小的山村。
兩家的結親,在望林村引起了不小的議論。
有那誠心恭喜道賀的,也有那泛酸吃味的。
無非就是趙虹玉和離的身份,卻能再嫁未曾婚配的方師父,兩人不般配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