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誰也不傻
騾車駛入岔路口,一個轉彎拐上了河灘的青石路。
對麵門房的阿壽看得真切,忙去找了羅福回稟。
“福叔,胡家的少爺回來了,還有那個淩老先生。”
阿壽最近與附近乾活的村民混了個臉熟後,把胡家上下的情況都打探的差不多了。
“嗯,院試準備開始了,他們得提前出發做好準備吧。”
羅福若有所思,胡家少爺才十二歲就中了童生,前途可謂一片光明。
最讓人稱奇的是,不單是他一個人考過了童生,四個去參加縣考的孩子都過了,其中有一個是胡家大房的孩子,另外兩個是村裡普通農家的男孩。
四個孩子最大的十三歲,最小的十一歲,都隻上了不到四年的學堂,就全部通過童生試。
這要放到省城師資雄厚的大書院或者底蘊深厚的百年世家族學裡,一口氣考中四個童生,羅福不會感到稀奇,可是,望林學堂隻是個剛剛興辦不久的小學堂,夫子還是個落第秀才,學生都是村裡農戶的孩子,這就不得不讓人佩服了。
淩顯帶著幾個孩子到山裡的莊子避暑溫書,羅福這才知道,原來胡家在深山裡還另外修建了莊子,挺說那莊子的規模還不小,比羅府這座新宅子還要寬綽大氣。
這幾天,收集到的消息,讓剛來不久的他們一直處於吃驚狀態。
胡家可不是普通的農戶人家啊。
淩老先生與平安歸家,李氏忙著給他們做席麵,平安嚷著想吃麻辣魚,珍珠就讓淩希從自家的藕塘裡撈了兩條草魚。
午間的席麵,楊秀才、方晟、胡老爺子、胡長林及平順都過來了。
院試在八月初舉行,後日楊秀才便帶著四個孩子提前出發,去府城熟悉情況,順便與各地考生交流一下訊息,不過,因為四個孩子年紀還小,學習的基礎年份又低,楊秀才與淩顯對四人考中的期望並不高,隻當讓他們去見識體驗增加閱曆,好為下次參考積累經驗。
平安平順自然沒什麼壓力,能吃能喝心情都頗為高興。
也許是因為平安剛從山穀回來,又要準備出發去府城,李氏有些不舍,給平安收拾衣裳的時候,就忍不住拉著平安絮叨不停。
“出門在外,不要到處亂跑,要聽夫子的話,考完以後,不論中不中都趕緊回家。”
“娘,我知道了,又不是第一次出門,你就彆擔心了。”平安坐在炕上陪秀珠搭著積木,隨口應答。
“哎,娘能不擔心麼,兒行千裡母擔憂,你們幾個哪個出門,娘都擔憂。”李氏整理著他的衣裳歎了口氣。
珍珠一進屋就見李氏歎氣,不由笑道:“娘,要是這樣的話,那我和平安哪都不去了,天天在家陪著你行麼?”
李氏就衝她白了一眼。
“瞎說啥,娘雖然擔憂,可是,你們長大了,自然有你們自己的路要走,哪能天天在家陪著老人,消磨時間耗費光陰。”
“嘖嘖,一邊歎著氣說,平安你要早點回來,一邊又擠兌我說,陪你們在家是耗費光陰,娘這不是自相矛盾麼。”珍珠笑嘻嘻地打趣她。
李氏一噎,嗔了她一眼,就她愛作怪,曲解她話裡的意思。
平安見狀,咧嘴大笑。
“中秋前,能趕回來吧。”李氏無奈地笑著搖搖頭,就問道。
“可以的,人家考官也要過中秋的。”平安點頭回道。
“哎,那就好,娘還擔心你們趕不回來過中秋呢。”
中秋佳節,一家人團團圓圓的,才能過個好節日。
珍珠笑笑,大多數父母的思想的都是一樣的吧,全家人團圓歡聚才是過節的最終目的。
她把手裡的荷包遞給了平安。
“裡麵是一些碎銀子和銅錢,這次爹跟你們去,大的開銷,爹會負責,這些算是你的零花錢,該花就花,不用省著,不過,花錢前要過過腦子,彆頭腦發熱買一堆不適用的東西回來。”
珍珠話剛落,就收獲了一枚來自李氏的白眼。
“你還說人家平安,你自己花錢的時候,咋不過過腦,上次買那麼一大摞乾海貨,送了多久才全部送了出去。”
“……”
平安在一旁偷笑不已。
珍珠一臉鬱悶的帶著潘雪蘭去了對麵的新宅子。
原本她是想牽著秀珠出門的,可李氏知道她要去那邊後,忙喚來了潘雪蘭,林婆婆不能說話,帶著總歸不大方便。
這陣子,她和林婆婆就把潘雪蘭的基本禮儀糾正了好幾遍,以確保她跟著出門,不會有什麼失禮節的地方。
去趟對門,還得帶個人充場麵,珍珠無語,抗議了幾句。
可惜,抗議無效,李氏與林婆婆一致認為,就是因為去的是對麵新宅,才一定要帶著人陪同,去彆的地方不帶沒有所謂。
珍珠無奈,隻好順從的帶著潘雪蘭出門去了。
潘雪蘭頗為興奮,她上次去新宅裡,看到那些新來的仆人,對珍珠的態度不一,表麵上都還挺恭敬的,底下的卻各有各的心思,她在後麵看戲,看得還挺有意思的。
她們還未走到大門,阿壽已經迎了出來,恭敬地開門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