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村裡,剛剛歸來的夏大伯正走在鄉間小路上。村兒裡人凡是有碰到他的,都會問一句:“書記,我嬸子咋樣啦?啥病啊?住院啦?”
“嗯那。在京都軍區總院呢!”
“哎呦,京都?咋上那老遠治病去呢?咋地?挺嚴重啊?”
“咱縣不行。水平不咋地。這不是嘛,有那個條件,就找了台車給拉京都去了。”說得風輕雲淡。
村裡從老一輩兒跟夏老頭和老太太好的,到跟夏大伯同輩份的,凡是能跟書記夏愛華說上話的,都問上幾句,夏大伯回以千篇一律的通稿。
彆看那個年代沒有手機啊電腦啊互聯網啥的,但消息傳播速度照樣驚人。沒一會兒功夫,就靠著“吼”的方式,能知道的都知道了。夏家老太太有病都去京都治療了。
京都是啥地方?那時候在老百姓心裡、在沒咋出過遠門的人眼裡,那是聖地。值得所有人憧憬又向往的地方。村兒裡人有眼睛透亮的就說啦:“估計是開小車那準孫兒女婿給辦的。你瞅瞅就得個病,整京都去啦。”
“可不是咋滴。那夏天你說咋那麼能耐呢!老夏家可真是祖墳冒青煙。”
有愛打書記溜須地瞎白話:“拉倒吧。要我看還是書記使的力。備不住認識大領導,給整去滴。那夏天還沒過門呢,人家就是再有能耐吧,就能虎了吧唧的給女方奶奶安排住院?換你你乾啊!到啥時候都得自己親兒子,外人哪能成!”
由於夏大伯匆匆而過,含含糊糊、沒說明白的答案,最後老太太得病這事就跟啥喜事似的。有歲數大的聽不下去了,站起來叼著煙鬥就走。感歎現在這小年輕的,竟看有沒有能耐。一點兒不像他們那一輩兒的,那是真實在,識交!
鄭三彩懷裡抱著她的大孫子,正和夏文、張巧,外帶個夏冬在吃飯。漂白的大白米飯。炒的鹹菜絲和韭菜絲,白菜燉蘿卜,一大碗雞蛋醬,夏冬嘴裡鼓鼓囊囊的正一口接一口的吃呢!
張巧“啪”地一聲。就把筷子摔桌子上了。
夏文不樂意啦:“又作啥妖!好不容易吃點兒大米飯,你瞅瞅你,吃個飯你還摔摔打打的!”
張巧微抬下巴點了一下夏冬。鄭三彩和夏文一起看向夏冬。夏冬碗裡好幾筷子菜,冒尖的大米飯,旁邊放著個為了盛白菜蘿卜的湯勺。那湯勺裡現在全是雞蛋醬。夏冬都擺在自己跟前。意思是,這些歸他。夏冬此刻也隨著張巧那一聲摔筷子聲,抬頭瞅著大家。
夏文笑了一下:“你小子挺護食啊!夾菜還不夠,還得存點兒。”夏文倒是沒其他意思。還帶著些哥哥跟弟弟說話的戲謔口氣。
張巧:“我說夏冬,你在這白吃白喝的,還挑肥揀瘦啊?這雞蛋醬給你一人的啊?你有沒有教養?”
夏冬氣得小臉漲紅,騰地就站了起來:“你才沒教養!大米是從我家拿的,雞蛋是我奶奶養的小雞下的!我到了這第二天,就沒有白吃白喝。你們就去我家把糧食都拿走啦!”說完就跳下板凳,往外跑。正好撞進夏大伯的懷裡。
夏冬一個半大孩子。見到夏大伯,眼圈兒立時就紅了,哇地一聲就哭了。
“這是咋啦?啊?冬子?”
夏冬沒回答。看到夏大伯都回來啦,他以為他日盼夜盼的爹娘也回來了呢,就掙脫開夏大伯拽著他胳膊的手,拚命往家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