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著車上有時間,呂冬專門提了下前幾天關於十大的事,楊烈文本來就是主要推手,不找他找誰。
楊烈文卻笑了:“沒事,不用擔心,真有人不守規矩,你跟小趙聯係。”
這話也給呂冬吃了個定心丸,楊烈文的話底氣十足,不愧是大單位下來的人。
汽車先往南去,從旅遊學院等幾個學校門口經過,南邊也是一片工地,塔吊和攪拌機發動時的嗡嗡聲,越出圍擋傳到路上來。
“這邊好像在建一個會展中心。”呂冬知道楊烈文肯定了解計劃上的事,說一些細微處的事:“有工人去我那買東西,說開發商利用青照給的低息貸款,去其他城市競標了一個新項目,導致資金鏈緊張,有些人懷疑他們會跑路。”
楊烈文問道:“確定?”
呂冬實話實說:“我也是聽工人說的。”
趙乾事已經拿個本子記了下來。
楊烈文說道:“小道消息也有參考價值,你繼續。”
呂冬大體上說些工人在他攤位上議論的事,擔心誤導楊烈文,一再強調是需要驗證的小道消息。
南邊有會展中心,以會展中心為核心,也有商務樓在建設。
轉到東邊,回到學府路,原本最大的工地是學府文苑小區,現在變成了商務中心辦公區,也就是錢銳參加過招標的工地。
工地已經舉行了奠基儀式,剛剛破土動工。
楊烈文隔著車窗看那邊,這梧桐樹栽下了,怎麼才能吸引到金鳳凰落上去?政策方麵必須有優勢。
再看北邊,學府文苑小區的六層樓起來一大片。
他問呂冬:“了解你鄰居嗎?”
呂冬看了眼,問道:“哪方麵?”
楊烈文隨口說道:“房子賣的怎麼樣?”
“不好賣!”呂冬實話實說:“我上午去過,陪朋友看了個商鋪,目前推出的房子,商鋪多少好點,商品住宅賣出去不到五分之一。”
楊烈文說道:“人氣是個問題。”他想聽聽不同角度的人的看法,主動問道:“呂冬,你天天在大學城做生意,對這片地區有了解,為什麼你的生意非常好,賣房子的卻賣不動。”
呂冬略一琢磨,說道:“商品和顧客不一樣,我做的是快速消費品,顧客基本是學生、工人和教職工,他們都能掏得起幾塊錢買點特色小吃,每天都吃問題也不大。但房子不一樣,咱們買房置業,自古以來就是家庭首等大事,五萬以上的價格,能難住大部分人。”
楊烈文懂得未必比他少,所以他猜測楊烈文隻是想聽聽不同的看法,儘量以一個小商販的角度去說:“大學城現在真正掏錢買東西的,也是學生、工人和教職工,我生意上的收入,百分之九十九來自這三個群體,這些人會買吃的,卻很難買房子。”
“他們都是流動人口?”楊烈文聽得出呂冬話裡的意思。
呂冬認真說道:“外地人不想在遠離故土的地方安家置業,本地人又嫌偏,這裡雖說挨著大學,但生活方便上,遠不如青照縣城,要啥沒啥。普通人安家,圖個啥?生活便宜,住的舒服,安居樂業,又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教育環境。”
他話說的實在,真正從普通人角度出發:“領導,我就個普通人,要是我結婚需要新房,寧願在家起,也不到這來買,挨著頂級大學,聽著不錯,卻各種不方便,買個菜都得跑十裡路,將來有個孩子,去哪上學,縣城還是老家?”
這些話不具備宏觀大局,楊烈文卻聽出小民心態,呂冬所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也能反應出普通人的一些看法。
“配套缺失。”楊烈文說出關鍵,讓趙乾事記下來。
雖說距離上任有一段時間,還要在寧秀鎮站好最後一班崗,與人完成工作交接,但楊烈文對大學城充滿期待。
這是片嶄新的區域,未來有無限可能,也是能真正乾出大業績的地方。
相對應的,比起寧秀鎮這種成熟的鄉鎮,必然更加困難。
不說彆的,單說與各大學校的溝通,就是非常麻煩的事情,校長之類的不提,後勤上隨便過來個人,行政級彆都不會低。
機遇與困難總相輔相成。
楊烈文沒有畏懼,也不會退縮,過段時間他要去的,是一個真正能做事的位置。
車子繼續在大學城打轉,去了北邊的省大創新港,西邊的工廠用地區。
破舊的桑塔納非常低調,在雲集眾多私人承包商的大學城裡,很不起眼。
呂冬見楊烈文思考問題,後麵都保持著沉默。
關於楊烈文進步去哪,呂冬不用再問,事情再明顯不過了。
呂冬想到了拒絕楊富貴的事,這個選擇無疑非常正確,楊烈文來到大學城,他不求能另眼相看,也不求多加照顧,隻要能少些狗屁倒灶的破爛事,足夠了。
這年代,某些部門的一個科長,輕輕鬆鬆就能讓些私人小公司過不下去。
不管怎麼說,楊烈文來大學城,對他都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