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真才實學(求訂閱)(2 / 2)

拚搏年代 白色十三號 6212 字 9個月前

馬明問道:“你那邊有沒有曆史特彆久遠的民俗類建築?”

“你又有新課題?”呂冬好奇問道:“之前不是在研究那個張三多?”

馬明直接說道:“我下午要去見的教授,研究民俗和古建築的專家,全國都有名的那種,在省博物館掛名,享受國務院津貼,我想考他的研究生。”

呂冬是個感恩知報的人,馬叔雖然從來沒有直接出過手,但他站台的意思很明確,於叔那邊更不用說了。

以呂氏餐飲和他目前的實力,幫不上他們,但馬明這邊,能幫就要幫。

況且,一個民俗和古建築方麵的專家,如果對呂家村感興趣的話……

呂冬想了想,說道:“彆的我也不大清楚,我村裡有個骨灰堂,太久遠不敢說,民國之前就有了,最早建設的年代很早,不過中間因為自然災害和人禍之類的,好像倒塌過一次,中間進行過一些大修。”

馬明盤算起來:“年前可能沒時間了,等過了年,我過去看看。”

呂冬跟他碰了下杯子:“你什麼時候有空,隨時給我打電話。”

喝了點飲料,呂冬又問道:“張三多那個課題完成了?”

“基本完成了。”馬明簡單的說道:“那個課題不算難,泉南的一些地方資料能找到些佐證,我還查了不少清末民國的書籍,很多打油詩的原型,其實都來自上麵的改編。”

他舉例說明:“就拿求雨那首打油詩來說,泉南圖書館有一份1925年的《時報》,當時寄自泉南的短訊《張宗昌求雨記》稱山東苦旱半年,官紳組織祈雨大會,逢張宗昌履新,張也一同參拜。誰知兩日後亢旱如故。張宗昌宣言,如期滿不雨,將開炮轟天。”

“於是,當時飽受張宗昌橫征暴斂的泉南百姓,代替張宗昌做了這首打油詩,目前流傳很廣的打油詩,都是建國以後,很多文人強行安排在張宗昌頭上的。”

既然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馬明就拿出了最為嚴謹的態度:“張宗昌的女兒張春綏尚在世,前幾年剛從一家國企退休,我找人幫忙聯係上她,向她做過求證,張春綏明確表示張宗昌沒有做過這些詩,就算以張宗昌名義發出的祝壽詩等等,均出自他的部署師爺。”

呂冬以為,馬明做這種課題,頂多就是查查資料,隨便找點佐證之類的,沒想到馬明短短時間內,竟然做了這麼些工作。

看來馬明是真的愛好這一行。

貌似考古這種非常冷門的行業,如果不是真心喜歡,恐怕很難堅持下來。

吃過飯,呂冬開車送馬明回學校,隨後去省大西邊千盛地產在建的商廈看了一下,這邊比八一和北園開工晚,進度也要慢一些,不過明年上半年完工不是問題。

隨後,他沿著省大老校正門前的東西路一路往西開,來到泉南火車站,買張站票進到站裡轉了一圈。

漢堡皇這樣快速取餐,又便於攜帶的快餐,非常適合開在火車站。

呂冬找人問了下,去相關的招商部門打聽,泉南火車站暫時沒有合適的商鋪,像那種隻有十幾平方的小鋪子,也不適合漢堡皇。

當廚房都不夠用。

呂冬記下火車站相關負責人的電話,又留下聯係方式,如果有合適的鋪子空出來,這邊的招商人員會聯係他。

火車站的大店鋪采用的是拍租,參與的人越多,往往越能拍出高價。

鐵老大如今的地位雖然受到衝擊,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沒有足夠硬的關係,隻能去參拍。

地方與鐵路上關係錯綜複雜,也不是一個體係。

從火車站出來,剛進停車場,呂冬隱約覺得背後有人盯著,手放進裝東西的兜裡,轉回頭去一看,見到一個戴著小白帽的孩子。

這人也就十二三歲,穿著個挺破的皮夾克,見到呂冬回頭,沒有任何躲閃的意思,左右看看沒人,回手拿過背後的包,迅速取出一台上麵有著“佳能”標識的單反相機。

“哎,要不要?”白帽少年明顯受過專業培訓,知道以衣衫分辨人,伸出一個巴掌,以略顯生硬的話說道:“這是好貨,隻要五百塊錢!”

為了證明,少年按下快門,相機運作的哢嚓聲響起,接著還有閃關燈在亮。

似乎生怕彆人看到,白帽少年快速把相機收進包裡,聲音生硬:“新的,五百塊!”

呂冬直接說道:“不要。”

他隻是看了一眼,就朝停車的地方走去。

白帽少年不死心,又說道:“隻要五百塊!”

或許其他人會覺得這是贓物,買下來能沾便宜,或者惹上麻煩。

但呂冬猜測,那相機八成就是個空殼玩具。

火車站人流量大,白帽少年也沒有盯著一個人不放,很快去找其他人。

呂冬開門上車,直接開車離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