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說,看著彆墅和正在施工的超算數據中心,隔著半個水庫,但是兩者之間道路已經修好,駕車過去也僅僅兩分鐘的時間。
整個工地依舊在熱火朝天的施工,許多地方還在進行初步框架施工。
穿過外圍的工地來到核心區域,這裡的主體框架已經完成建設,相應的配套冷卻、消防、動力等係統也已經搭建完成。
現在在做的是設備安裝以及核心超級計算機的部署。
就在這兩天就可以完成核心計算機的部分。
以超級計算機為核心,設計整體架構。
為了更好地統籌以後這裡建成的各種算力和存儲等資源,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調度管理者是無法發揮龐大資源優勢的。
這台超級計算機可不是一般通用商業版的,而是按照江瀾的要求都進行定製化設計建設的。
光是這核心的超級計算機,就用掉了青嵐過億的資金。
這也是為什麼江瀾之前一直等到自己手上的資金充裕才能啟動數據中心的建設。
後續的東西還可以進行持續性投入,可這超級計算機卻是一次性建設完成的,必須有足夠的資金支持。
超級計算機部署好後,江瀾還需要為其弄一套係統,用來管理中心的各種資源。
當然市場上是有完善的資源管理係統和資源虛擬化軟件,但是江瀾知道自己放在這裡的東西是多麼重要。
所以他選擇重新自己來搭建超級計算機裡麵的東西。
當然不是完全從零開始弄,而是在原有的基礎,進行調整。
畢竟超級計算機的底層是廠商提供的,脫離的廠商提供的一些底層支撐是不可能的。
而且他一個人也不可能做完這些東西。
好在建設這台超級計算機的時候,已經付出了足夠的代價,對方答應全力配合江瀾的操作。
說著簡單,可是做起來卻是不簡單,就算是有廠商的配合,江瀾完成這些也是需要非常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這也是江瀾為什麼要親自過來待上一段時間的原因。
將超級計算機部署完成後,在將已經完成部署的資源納入管理,江瀾就可以將“三水”遷移過來了。
豐大研究室裡的那台小型機實在是有些太委屈“三水”了。
雖然隻是“三水”現在隻是在小型機裡麵,但是那體量也不小,已經有高達數百g。
江瀾自然不會采用網絡的方式,給“三水搬家,那樣速度慢,還會存在數據安全問題。
索性,他將那台小型機也帶了過來,估計明後兩天就能到。
在確保“三水”穩定在這裡後,江瀾才敢對它開放網絡,讓其進入網絡裡麵自行發展。
江瀾和程晴在相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超級計算機的主控室。
這裡非常大,環境也是做得較為舒適,那聯排大屏以及中央主控大屏,配上中央的立體3d成像儀,顯得非常科幻。
這裡以後也會是整個中心的主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