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魚女大變身年代文炮灰後》全本免費閱讀
很快就到了周日,吃過早飯後林向東聯係的人就上門來給他們搭新灶了。
來人是島上村裡的村民,祖傳的壘牆砌磚的手藝,平時就靠著這個給家裡換點雞蛋米麵補貼家用。
蒲花島上除了駐紮的部隊和家屬院外,還有兩個小村莊。
村裡人平時以捕魚和種地為生。
隻是島上的土地有限,即使種的都是地瓜一類的高產粗糧,也很難養活一家人。
因此從很久以前,這裡的村民都是靠著打漁來維持生計。隻是蒲花島位於他們公社的最東邊,離那些不靠海的村子和公社中心都很遠。
捕撈上來的海鮮除了自己吃,要想賣出去,運輸是個很大的問題。
這時候也沒有什麼很有效的保鮮方式,隻靠人兩條腿走,等走到了地方海鮮也都不新鮮了,根本賣不上什麼價錢。
尤其是夏天,即使漁民們每天淩晨半夜就出海,天還沒亮就把捕到的海鮮送出島去,也擋不住這些出了水的海產迅速的失去活力。
有些不耐放的海鮮甚至還會散發出不好聞的臭味,根本沒法再賣出去。
直到林向東他們所在的部隊來到蒲花島上駐紮,不但在島上修了路,建了正式的渡口,還把渡口到公社甚至是市裡的這條路都陸陸續續地修整了。
為了方便部隊官兵和軍屬們出行,市裡還重新規劃了公共汽車的路線,特意拉了一條從蒲花島到市裡的班車線路,沿途還會經過公社的中心街道。
這樣一來,可大大方便了島上村民們的生活。
除此之外,家屬院裡的菜市場建成後,還經常到村裡來收購各種東西,像海鮮啊,蔬菜啊,或是村裡人攢的雞蛋,都能就近賣出去補貼家用了。
更不用說這家屬院裡的人多了,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就比如說打了家具,刷個牆,或者打床棉花之類的,都會到周邊的村子裡找人。
雖說現在不允許私人交易吧,但私下裡請人幫忙,然後給人送點米麵糧食什麼的,可不算違規。
這應該叫人情往來,說的高大上一點,可是軍民一家親呐。
總之就是,很多事情都可以上村裡去找人幫忙,林向東也是經了戰友介紹才找到上次那個做家具的老木匠,和這次來搭灶台的人的。
這位戰友還是很靠譜的,介紹的人是一對父子倆,老的四五十歲,年輕的那個大概二十出頭,看上去都是老實巴交的長相。
兩人乾起活來手腳十分利落,沒到中午就全部完事了,甚至還征求了林向東和沈彥的同意後,幫他們把原來的灶眼稍微改小了些,隻要重新買個小點的鍋,就能用了。
其實沈彥最近學了做飯之後,發現原來那口大鍋也不是不能用,隻是畢竟鍋比較大,用起來難度大些不說,也會比較辛苦。
但既然林向東都說了要換個小點的,她也就沒逞強了。
這新灶其實也不是另外找個地方再起的,隻是把原來的灶台延長出去,做了個並排的兩個灶眼。
畢竟如果要重新找個位置做灶台的話,還得考慮煙囪和煙道的問題,那可是個大工程了。
因此他們隻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多做一個,不用費太大功夫。
新灶砌好後還不能馬上用,得放著晾一晾,父子倆中年紀大的那個還囑咐林向東,用之前要先試燒一下,燒點熱水看看火勢如何,煙能不能被順利排出去。
要是有什麼問題,再去村裡找他們。
沈彥站在一旁看著,就覺得這父子倆人確實不錯,她雖然是個外行人,也看得出來他們這活乾的利索又漂亮。
現在還說有問題能保修,果然林向東找的人就是靠譜。
活乾完了父子倆收拾了一下工具,沈彥眼看這都到飯點了,就想領他們上食堂去吃一頓。
結果這父子倆是真的實誠,隻說之前沒說要包飯,價格都是按著不包飯算的,堅決不肯留下來吃飯,占沈彥他們的便宜。
沈彥和林向東拉不住這犟牛一樣的父子倆,隻好把之前說好的糧食拿給他們,看著父子倆把東西往來時運材料工具的小推車上放,又衝他們夫妻倆道了聲謝,才轉身往外走了。
接下去的日子過的很快,下了幾場雨後氣溫漸漸地就升上來了,春天的氣息日漸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