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29(2 / 2)

看著麵前站著的這些,準備恭送他離開的,麵容忠厚甚至是有點癡傻的匠人們,康熙皇帝不知道說什麼,他不知道要怎樣的獎賞,才能表達出這些匠人們的功績。

蒸汽機,這麼一個堪比造紙印刷,指南針的發明創造,將會給大清國帶來怎樣的變化? 康熙皇帝目前還想象不出來。 但是他知道,有了小太子的新的大清國的曆史上,將永遠的記住這些人的名字,就好像記住,魯班,蔡倫這些大師的名字一樣。

“朕不知道現在說什麼可以表達朕的激動之情。隻有一句話,史書上會永遠的記住諸位大師們的名字。 你們研製出來了一個偉大的器械,就好像我們的祖師魯班發明墨鬥曲尺一樣,它將造福我們大清國的每一個子民和我們的後代子孫。”

士農工商,雖然匠人們屬於“工”,社會地位不高,也沒有商人們的富裕。可是對於在任何一個行業裡,能做到頂尖檔次的人才,人們都還是佩服的。

唐朝的公孫大娘,身為樂籍女子,因為舞劍舞的好,被尊稱為公孫大家。 宋朝的李清照也是一個女子,打過讓士大夫們深為不齒的離婚官司,但她的詩詞還是廣為傳頌,還是被稱為大詩人。

所以此時,康熙皇帝是真心實意的,尊稱這個院子裡的匠人們為大師。

“皇上,小臣等實在不敢當皇上的讚譽,這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勞。” 黃履莊等人被康熙皇帝激動的模樣嚇到了,見皇上說完了,沒忍住,冒然的跪地開口。 “皇上,這麼多天下來,太子殿下教導了很多,小臣等冥思苦想十幾年也想不出的精妙結構變化。小臣等實在是銘感五內。”

其他的匠人沒有那個膽子跟著出來說話,就默默的跟在黃履莊後麵跪了下來。

康熙皇帝樂了,瞅了一眼站在他身邊麵無表情的小太子,心裡已經開始計算著,怎麼讓這院子裡的幾十個寶貝疙瘩,將來再給他帶出來幾百幾千類似的匠人大師,製造出成千上萬台的蒸汽機。

“朕理解在場的諸位大師們對太子殿下的尊重。 都請放寬心,你們還是跟著太子做事,朕再給你們撥出一個大的更大的院子,這個蒸汽機還是要繼續研究,朕相信你們,可以做的更好。”

小太子和康熙皇帝慢慢的踱步回乾清宮,邊走邊低聲交談著。 梁九功帶著一串宮人侍衛遠遠的綴在後麵。

“皇阿瑪,兒臣覺得,我們可以在興建廠房製造蒸汽機的同時,也著重把環境保護方麵的律法製定出來。加大懲罰力度,讓大清的達官貴人,平民老百姓都有所顧忌,甚至懼怕。”

“人們在破壞環境之前,會去衡量,去對比,冒著巨大風險去觸犯法律後可能會得到的利益,和被官府發現後或者被其他人檢舉後,必定會受到的懲罰,是不是值得。”

康熙皇帝現在的腦海中還是蒸汽機轟隆運轉的畫麵,看到小太子平靜的跟天天喝奶-子茶的模樣,就伸手撲棱了一下小太子的小光腦門。 然後才在小太子不滿控訴的瞪視中,若無其事的開口:“胤礽啊,皇阿瑪早在兩年前,就讓九卿,詹事,科道,一起修訂《大清律》 ,可是直到現在皇阿瑪還沒聽到一點好消息。”

《大清律》最初是先帝爺順治皇帝參照前朝的《大明律》 修訂的,特點是“集解附例”,在律文的後麵附加了相關條例達四百三十餘條,希望通過這些案例作為參考,使官吏們有個能夠作為量刑的依據。

後來,也就是大約十年前,刑部尚書對哈納等人奉康熙皇帝旨意,對前麵的《大清律》內的參差遺漏,詳酌校正,重新印刷成冊。

再到康熙十八年,由於發現後立之新法與原有之舊法有所衝突,康熙皇帝就命令九卿,詹事,科道一起,再次修訂《大清律》,可是一直到現在都毫無進展。

胤礽聽著皇阿瑪的聲音裡有點頹喪,就出聲安慰道:“皇阿瑪,您彆著急,蒸汽機還在改進中,不宜大量生產,要普及的話,兒臣覺得至少要幾年。南北城重建也不是一日之功。”

“兒臣可以把後世的有關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都寫下來,給刑部的大人們做個參考。 隻是兒臣寫字速度慢。而且時間方麵也是緊張。” 小太子有點煩惱,他答應阿茹娜格格的《春夏秋服裝彙總》那本書才剛剛開始寫。就算他把其他的事情都不做,隻默寫那些法律條文,也是要很長的日子的啊。

“胤礽都可以記住?” 康熙驚訝了,他知道小太子的記憶力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可是他更知道小太子對於研究的熱情。 實在沒想到,小太子會把這個和他的研究完全不搭邊的法律條文,也都給記住了。

“恩,差不多。” 嘟嘟記住的也相當於是他記住的?

“律法關係重大,皇阿瑪希望他們可以早一天完成修訂。 這樣,胤礽你口述,皇阿瑪給你去翰林院找來幾個寫字速度快的官員幫你寫。 每天抽個半個時辰的時間就好。正好你下個月就正式進學了,皇阿瑪本來就想給你設立一個詹士府,就把他們都放到詹士府,平時也能給你幫幫忙,做些寫寫畫畫的事情。” 康熙皇帝有點迫不及待。

律法,那是皇帝實行君權的最大最傳統的表現形式之一。 比如曆代帝王都很看重的每年秋天的“秋審”,“朝審”大典,就是體現帝王“君權神授”,“替天行道”,代替上天和為帝王自己“市恩”“好生之德”的非常隆重的一個典禮。

後世的二十世紀,研究華夏傳統法律的學者們都認為,秋審和朝審這個製度經曆幾個朝代,到了大清時期幾乎是完全成熟了,它在思想上既集中體現了“天地人合一”的治國理念,對於君君臣臣的皇權統治的深刻影響,更是突出了人們對自然,對刑獄之事相當的敬畏和謹慎以待的心理。

從《禮記月令》中有關“秋冬行刑”的經典記載,到漢唐的“秋決之製”,再到前朝和大清現在的秋審和朝審,基本就可以看出華夏兩千年來日益成熟的傳統法律框架。

因為“春耕夏種,秋收冬藏”,所以要在“秋冬行刑”。 因為“人命關天”,所以“秋審衡情”,在天理,國法,人情三者之間謹慎權衡,尋求一致,以最大的公平做到“替天行道”。

作者有話要說:  有點卡文, 寫了一個下午又推翻重來。 發的晚了點。 麼麼噠親們。 文中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和大清律法方麵,在下查閱的資料並不多, 可能不夠嚴謹,也隻是在下的個人的觀點。 親們多多包涵。 在下昨天下午寫完文拿給一個好友看,她說她對於“厚德載物”的第一印象是大唐的公孫皇後,和很多老總辦公室掛的條幅。 於是晚上重寫的時候就把“天地人合一”這一整條脈絡都簡直寫了一下,給串起來。 今天又修改了一下,添加了幾段文字。 麼麼噠親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