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不當皇帝當首相?
胡大老爺說到這裡,其實也是有感而發。
“陛下、太子,其實咱們之前聊過,這官員委實太過良莠不齊的問題。”
“他們之前為了科舉,寒窗苦讀了十餘年,既不曾於農田之中執掌農事,更不曾於市井之中參與商事。”
“而那些工匠更是他們看不起的所在,因此便更不提工事了。”
“如此一來,士農工商四業當中,貌似隻有一個士字他們能沾邊。”
“可偏生,就是這麼個士字,他們也僅僅隻是勉強沾邊而已。”
“陛下、太子,你們想想,那秦漢之時的文臣,那可都是允文允武的就不說了。”
“三國時的謀士,那也是個個精通韜略、錢糧、後勤的存在。”
“盛唐之時的文臣更是不用多說,連李白那等詩仙,都會腰間仗劍行走天下。”
“惟獨到了宋時,讀書人徹底糜爛了!”
“東華門外唱名方是好男兒!”
“科舉是不錯,可不錯的是這個方式能選才,可裡頭的內容呢?”
“陛下這些年為此費了多少心思,罵了多少次?”
“可有用麼?”
朱元璋鬱悶的瞪了胡大老爺一眼,沒好氣的斥道:“好好的,你又戳咱痛處作甚?”
朱標倒是皺著眉頭問道:“那伯父,此事真就無解麽?”
胡大老爺直接一攤手:“怎麼可能無解?”
“我方才不是說了麼?”
“科舉這種方式可取,但內裡的內容卻不合時宜,得換!”
“既然如今已然發現內容有問題了,那換了就是了。”
“隻要有人想當官兒,隻要還認科舉,那自然會有人按照新內容來學的!”
“關鍵是,你們爺倆得先把要學的內容安排好啊!”
“你們又嫌棄人本事不夠,又不給人學習的機會和教材,那豈不是隻能坐視此等困境?”
朱元璋摳了摳下巴,頗為煩躁的在禦案上連敲了好幾下。
“嘖嘖,惟庸,你這話說得倒是輕巧,官員所需的本事多著呢。”
“而且,好些東西還是不能公之於眾的,豈能輕易示人?”
“你這打算廣而告之的拿出去公供人學習,那豈不是亂了套?”
看著朱元璋那煩躁的模樣,胡大老爺心中一陣輕歎。
這就是眼光的狹隘以及視野的局限性了啊。
或者說,身處在皇帝這個位子上,朱元璋已經被這張椅子給徹底帶歪了。
這不僅僅是朱元璋的問題,實際上這個時代對於知識就是這麼一種敝帚自珍的態度。
甚至連個戴九履一的九宮格,放在後世就是個小學生的算術題,在這個時代以及之前的時代,那都是不傳之秘。
這是一種基於自身不足的不自信!
但與此同時,更是一種對於未知的惶恐。
胡大老爺想到這,頓時就沒了興致了。
同時也為自己之前決定的遠征北美、海外建國一事慶幸不已。
這破地方,既然沒有打破一切重新來過的心氣和能力,那就遠走他鄉一切重開吧。
一張白紙好作畫,真到了那兒,一切還不是一言而決?
至於大明?
留個香火情在,不就夠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