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這位曆史上最穩固的太子爺,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而聽著聽著,胡惟庸的臉色也變了,甚至連喝茶的動作都不自覺的慢了下來。
他心中此時就一個感覺。
朱標,你是真厲害啊!
對於胡惟庸來說,科舉製度這東西的利弊,後世有太多的分析了。
專家、學者、鍵盤俠、網文作者……
太多太多的人發表過自己的看法。
胡惟庸自然也聽到過很多個版本,對於科舉製度不說了如指掌,但至少若是論及見識方麵,他傲視群雄。
但如今聽朱標這麼一分析,他卻發現,朱標的眼光,真行。
首先,朱標從一開始便是從一個上位者的角度出發,以一個全局的視角去看待科舉的。
光是這一點,就超過了無數人。
多少儲君,在大儒、名士的教導下,被教成了明明是個皇帝,卻偏生站在一個臣子或者乾脆儒生的角度看問題?
其次,朱標對於利弊看得非常清楚。
哪些對於皇帝、朝廷有利,但對學子不利的;
哪些對學子可謂是天大的好消息,卻不利於皇帝、不利於朝廷的。
這些事情,朱標都看得明明白白。
就衝著這兩點,胡惟庸今天都覺著不虛此行。
想到這兒,正好朱標的發言告一段落了,胡惟庸沉吟片刻,喝了口茶潤了潤喉嚨後,緩緩說道。
“殿下,臣之前的考題,固然取了些巧,效果或許也還不錯,但終究不是正道。”
“畢竟,臣也說了,要解答出臣的問題,要麼鑽研四書五經多年,要麼博覽群書,要麼就是老老實實認錯。”
“可臣隻是出題之人,不是閱卷之人,臣敢肯定,最後上榜的,十有八九都是鑽研四書五經多年的學子!”
朱標聞言臉色略顯沉重的點了點頭。
這一點,他其實也想到了。
“正因為如此,殿下,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那便是,這麼些年把功夫都花在四書五經上了,那他們究竟還學了多少其他方麵的技藝?”
“是懂數算還是懂農桑?”
“商賈之道?刑名錢穀?”
“這些當官必須要懂的東西,他們隻怕壓根不會吧!”
“那到時候真考上了怎麼辦?”
“唯有一個辦法,靠師爺、幕僚而已!”
“那……大明到底是在取士選官,還是花了大力氣招募了一群泥塑菩薩?”
這話可謂是一針見血,但朱標卻沒法不承認。
因為這就是大明眼下官場最真實的現狀。
眼下這二人,一個是前任丞相一個是當朝儲君,那都是接觸過全國上下真實情況的。
這些事情,除了朱元璋,沒人比他們更加清楚。
但是胡惟庸說到這裡,有些話就說不下去了。
因為他明白,四書五經不過是朱元璋用來禁錮考生思想的。
說白了,愚民之術而已。
但四書五經不能說,結合實際情況,轉個圈子忽悠下朱標的本事,胡大老爺還是有的!
而且,這本事,他很有信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