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庭廣眾之下揮筆而就,事先也沒有什麼準備,那自然是可以保證公正性的。
更要緊的是,這首詞,真絕啊。
僅僅兩三日的功夫,便已經有自應天府往外瘋傳的趨勢了。
無數文人墨客,看著自己手寫謄抄的這份《臨江仙》心醉不已。
“段兄,這臨江仙到底是怎麼寫出來的?我怎麼感覺我這輩子都寫不出這等水平的詩詞?”
被叫做段兄的,乃是今科學子。
最近一幫子學子,被即將到來的府試備考給折騰的心力憔悴的,故此時不時的就互相約著聚一聚。
這聚在一起,除了聊聊學業之外,最要緊的當然是“士林新鮮事”了。
好巧不巧的,最近幾天,士林當中最新鮮、最要緊的事兒,還得是這位“落榜老學子”陳近南所寫的《臨江仙》。
但凡讀過幾年書,背過幾本唐詩宋詞的,就沒有不扼腕長歎的。
感歎的內容雖然因為文化水平和素質的不同,會分成“彼其娘之”、“直娘賊”、“嗚呼哀哉”、“幸甚至哉”等各種不同。
但對於《臨江仙》的欣賞和佩服,那是絕對不會變的。
這不,剛剛聊了幾句學業上的問題,就有小老弟迫不及待的朝著桌上相聚的老大哥問起了《臨江仙》的問題。
聽到自家小老弟的問題,段兄颯然一笑,一臉坦然的說道。
“你那感覺自熱沒錯!”
“我等不過是中人之姿罷了,連考個科舉都要頭懸梁錐刺股,你覺著我等算什麼英才?”
“而這位陳兄,雖說科舉不順,可就憑著這份詩才、這首《臨江仙》,都能青史留名啊。”
“我等祿蟲,在一旁看著,順便叫上兩聲好,便可以了!”
段兄這番話說得可謂是辛辣到了極點。
對麵剛發問的學子,被這番話說得臉一會兒青一會兒白最後漲成了個豬肝色,但最終還是憋了下去。
“唉,確實啊!”
“比不上就是比不上,這都不是努努力就能追上的,而是天份的差距。”
“不過,這詞…嘖嘖,真好啊!”
“在下往日裡對詩詞一道,還算有點心得,可如今看來,在下那簡直不堪入目!”
這句感歎,算是落到其他人的心坎裡了。
有這種感覺的,又何止他一人呢。
更放肆一點說,隨著這首《臨江仙》的傳播越發的膾炙人口,豎起大拇指高聲叫好或者慟哭流涕自歎不如的,又何止應天府的這些個學子?
“落榜老學子陳近南”的大名,也隨著這傳奇般的故事和《臨江仙》這首傳世名詞,一搖一晃的快速傳播開來。
連朱元璋身在皇宮之中,也同樣看到了這樣一首詞。
老朱農家文盲出身,連字都是後來學的。
但他佩服那些真正有學問、有本事的。
尤其是眼前這首《臨江仙》,讀起來就蕩氣回腸,若是專門寫給咱朱重八就更好了。
本來本屆科舉,還是有很多大才湧入大明朝堂啊。
這個叫陳近南的,就很不錯!
想到又有一批才子來朝堂為官,替大明江山打長工了,老朱倍感欣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