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深海高歌40(1 / 2)

以身許祖國[快穿] 臨西洲 13304 字 10個月前

黃江與顧崇青把國家準備重啟核潛艇項目的好消息帶回基地的時候,鐘蕾正和同事們敲算盤。

五年來,敲算盤已經成了科研基地最普通尋常的一項工作。

先不提彆的。

單是一艘核潛艇的發電量,就能滿足一個中型城市的照明用電。

由此可見其運算數據之龐大,研發工藝之複雜,絕對是史無前例的。

而就是這樣龐大的數據量。

鐘蕾等人卻硬生生用算盤、秤砣這樣的原始工具來測算。

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

忙碌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

剛開始沒日沒夜悶頭撥算珠的時候,很多人甚至看到算盤都想哭。

數據量太大是一回事兒。

算盤的精確度不夠,一不小心還會存在誤差,這也是個大問題。

為了保證數據的絕對正確性,本就隻有六十多個的研究人員,還要分為兩組。

兩組人同時算一個數據。

如果兩組人算的一樣,那還好,這個數據就算是過了。

那假如算出來後不一樣呢?

很簡單。

重新再來一遍,直到兩組數據完全一致。

這個過程聽起來就很繁瑣。

實際操作起來,更是分分鐘能把人逼到崩潰。

核潛艇研究基地的六十多個人,就是在這種崩潰又咬牙堅持的情況下,硬生生挺了五年。

當一件事你乾了五年以後,不管它再怎麼難,其實也不覺得難了。

因為已經成了習慣。

和五年前相比,鐘蕾似乎還是老樣子,歲月沒有在她身上留下半分痕跡。

她的眉眼依舊漂亮,隻是沒有了當初學生時代的那股張揚。

為了方便工作,她剪了一頭乾練的齊耳短發,因為常年沉浸於學術研究,她的眼神依舊如當年般澄澈明亮。

舉手投足間,儘是沉穩乾練,也有著自己的自信氣場。

大概這就是時間帶給人的氣質沉澱。

“鐘工,這個推進力的數據,兩個小組沒對上。”

辦公室裡,一個科研人員拿著一份數據報表找到鐘蕾,神情有些頹喪:“咱們的發電機運算好像是出了問題,這次數據不僅對不上,差的還挺遠。”

鐘蕾正坐在辦公桌前,一手撥算盤,一手檢查核算數據。

她的手指早就沒了年輕時候的細嫩,因為積年累月工作,被磋磨的十分粗糙。

這些粗糙的痕跡,其實是冬天起凍瘡,夏天潰爛,治好之後又複發,反複破損,到最後結成的厚厚老繭。

雖然難看,但敲起算盤的時候,卻很順手。

劈裡啪啦。

聽到這位科研人員的話,鐘蕾敲算盤的手都沒停,頭也不抬的笑道:“放我旁邊,我算一遍,待會兒去找你們,你們先演算下一組。”

她的聲音依舊沉穩,半點不慌張。

隻要你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找到她這裡,準給你捋的清楚明白。

所以這五年來,鐘蕾在基地裡從當初的小年輕,變成了‘鐘老師’或者‘鐘工’。

由此就能看出大家對她的敬佩。

“哎,謝謝鐘工。”

科研人員敬佩的看了一眼鐘蕾,然後興奮的走了。

於晚霜、鄒淼、陳朝陽、周憲四人,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成長。

這五人當中,年紀最大的周憲,目前已經31歲了。

年紀最小的鐘蕾和鄒淼,今年也27,眼看著就要奔三。

五個孩子,是顧崇青和黃江從大學就帶著成長起來,到現在可以獨當一麵。

除了鐘蕾,最優秀的當屬於晚霜。

她現在是運算二組的小組長,聽說私底下還在學習攻克彈道導/彈。

看樣子,這姑娘還沒忘記當年在常勝號上被炮灰砸了以後的豪言。

“被大炮轟過,以後才能造出來更好的大炮!我於晚霜,就是注定要乾大事兒的人!”

當初的豪言,現在似乎還曆曆在目,恍如昨天。

如今一晃眼,距離當初拆常勝號,已經八年了。

黃江回來的時候,褲腿上滿是泥濘,因為掉進那個坑裡的緣故。

他站在辦公室門口,看著裡麵忙碌的一群科研人員,臉上既是欣慰,又是憂愁。

欣慰的是,核潛艇項目馬上就要重啟。

憂愁的是,他突然意識到,鐘蕾這幾個孩子已經老大不小了,怎麼還是一心鑽研學術,也不考慮下自己的終身大事兒呢?

以前黃江從來沒考慮過這些生活瑣事兒。

可他終究是老了。

這人老了以後啊,就總會下意識的給小輩們操心,怕以後這些孩子老了,無依無靠。

“黃老師,顧老師,你們回來了?”

這時候,正在低頭做模型零件的陳朝陽抬起頭來,注意到站在門外的兩位老師,納悶道:“怎麼不進來?對了,這次咱們需要的導/彈、核反應堆以及各種管材資料,有從首都借回來嗎?”

聽到陳朝陽的話。

辦公室裡包括鐘蕾在內,大家都暫時停下手頭工作朝著黃江看過去。

核反應堆這些資料,基地裡沒有,想要演算研究,就得去首都借。

最好是能聯係上‘兩彈’項目那邊,找他們取取經。

自從去年聽說原/子/彈成功爆炸以後,基地裡的眾人就在眼巴巴饞人家的數據呢。

“沒能借過來。”

然而,麵對眾人期待的目光,黃江搖了搖頭。

奧。

但怎麼說呢,核/彈/頭數據至關重要,這東西借不來也很正常。

大家也沒說太失望。

然而下一秒,就見黃江和顧崇青對視一眼,突然同時笑出聲來。

“老黃這是跟你們裝呢,孩子們,從今天開始,大家不用再借數據了。”

顧崇青笑的眼睛都眯起來。

他看著辦公室裡一張張熟悉的麵孔,顫聲道:“這次去首都,我們接到消息,國家已經打算重啟核潛艇項目研究。今天大家暫停手中的工作,將目前我們做出的項目成果整理出來,由大家選擇出一個代表,跟我和黃老師一起去首都做述職報告。一旦報告評估通過,核潛艇項目將會立刻重啟。”

隻要項目重啟,就不用去首都借閱資料了。

因為源源不斷的數據資料,會從首都送來基地。

全國的相關科研研究所,也會集體來幫忙。

聽完顧崇青的話,整個辦公室裡都安靜下來。

大家怔愣片刻,然後集體站起來歡呼。

“五年了,五年了啊!”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國家一定不會放棄我們,不會放棄核潛艇!”

“那咱們快整理資料啊。”

“對對,然後讓鐘工帶著去述職,咱們當中,沒有比她更了解核潛艇的人了。”

“我也同意讓鐘老師去。”

“同意,這個工作非她莫屬。”

對於選擇誰代表大家去首都述職,眾人毫不猶豫的都選擇了鐘蕾。

迎著大家信任的目光,鐘蕾也半點不含糊,笑道:“既然這樣,我就不推辭了,現有數據資料其實每次都有做總結,這兩天我們再核實整理一遍就好。”

如果是五年前,這樣的好消息,早就讓基地裡的一群年輕人們激動壞了。

但現在,大家開心過後,第一時間就去整理數據。

五年來,所有人都在成長。

忙碌的科研工作,將每個人的心性都磨礪的非常沉穩。

也非常自信。

因為這裡所有的人都清楚,基地裡目前對於核潛艇的研究有多透徹。

半點不誇張的說。

除了核反應堆、彈/道導/彈、魚/雷這些重型武器,需要全國科研所來幫忙以外,目前基地裡的資料,足以支撐起核潛艇開始直接建造!

“後天,後天我和老顧,帶著你去首都。”

黃江走過去,一臉欣慰的看著鐘蕾。

他伸出手來在徒弟的肩頭拍了拍,笑的格外感慨:“以後,就輪到你來挑大梁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