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變動,卻讓秦家陷入了無比艱難的境地,秦家雖有小有積蓄,但剛在在饑荒來臨之前,才為秦家老二秦泰平娶了媳婦,辦了酒席。
娶媳婦這樣的大事,自然要辦的妥帖體麵,秦大富兩夫妻也是想著,老三娶親至少還有一兩年的時間,而小女兒也還未成年,更是不著急了,隨後一兩年,還可以慢慢積攢。
所以,就想著為老二娶媳婦辦的好一些。
哪知道饑荒來了,秦家一大家子人都要吃飯,更是掏空了家底。
饑荒一年了,村裡分下來的那點糧食,都不夠他們一家人吃,哪有多餘的糧食當聘禮啊,而外麵私下販賣的糧食,也炒成了天價,那是他們能夠買得起的呀。
要是換成在饑荒之前,聘禮隻需要一百斤的糧食,那簡直是在白送女兒了,可在饑荒年,一百斤的糧食,可是能夠省著吃很久了,說白了,這一百斤糧食,完全是在救命了。
秦家找方家做了好幾次的溝通,但都無疾而終,方家很堅持,一口咬死了隻要一百斤的糧食,沒辦法,秦家隻好想法去湊。
可饑荒這樣的年月,誰家願意借糧食啊?
就是秦家把家裡值錢的東西都變賣了,也不夠買一百斤糧食的。
秦明生更是不忍心因為自己娶親,連累一家人都跟著挨餓受苦,有心就想算了。
沒曾想,秦家還沒找上門商量,方家上午提出了退親,下午就把姑娘給嫁出去了,這一係列動作,打得秦家措手不及,連個溝通商量的餘地都沒有了。
就這樣,秦明生的身上,就打上了一個‘被退過親’的標簽。